热门土地

黄花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护

    黄花菜

    植株一般较高大;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至20枚,长50至130厘米,宽6至25毫米。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至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宽3-6毫米;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花被裂片长6至12厘米,内三片宽2至3厘米。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至5厘米。种子约20多个,黑色,有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40至60天。花果期5-9月。

    栽培技术

    黄花菜由于长期栽培,品种很多,光在湖南邵东、祁东两个县,就有几十个品种,其中主要的有“四月花”(早黄花)、“荆叶花”(白花)、“茄子花”、“茶子花”、“猛子花”、“炮筒子花”、“中秋花,(细叶子花)等。花期最早的是“四月花,,从5月份就开花,最晚的是“中秋花”,9月份还在开花。一般花期45-70天,每亩可收干花(即金针菜)150-200斤(通常干花蕾1 100-1 200个可晒制干花一斤),最高可达500-800斤。

    据湖南、四川等产地调查,黄花菜均用无性的分兜繁殖,分兜定植五年后进入盛产期,一般可采花20-30年,最高的60年仍在开花。它每年发出4-6条近肉质的根,一层层向上生长(可以依此判断年龄),在秋季或营养不良时则发出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在湖南,每年出叶2次,第一次是春季、(二月中旬),这种叶在9月份即花果期结束后即枯萎,接着又发出新叶,俗称“冬苗”,为重要的贮藏营养阶段。群众说: “冬苗培育好,花多产量高。”至初霜时,“冬苗”才枯萎。但在北京地区则不见这种“冬苗”。  

    本种的所有品种的花,都是在午后2-8时开放,次日11时以前凋谢,2-3天脱落。一般在阴天要开得早一些,凋谢得晚一些,不同的品种也有一定变化。此外,花被管的长短,叶的宽窄、质地,蒴果的形状、大小等变化也较大。

    繁育方式

    分株繁殖

    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切片育苗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扦插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

    春苗管理

    1、仔细晾蔸。立春前后,幼芽开始萌动,选晴天土壤干爽时松土,并把根蔸周围土刨开,以见到幼芽为准,到苗高5寸时要进行松土除草,至黄花抽出花葶时都应浅薅除草。

    2、推广“两改一增”施肥技术。即一改轻施晾蔸肥为重施晾蔸肥,亩用过磷酸钙50斤,桐枯100斤(碾细尿泡)、腐熟的土杂肥2000斤,混合后施入,再淋人畜粪100-200担加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20斤)。并坚持“四边”(边晾蔸、边施干肥、边淋粪、边壅蔸)。施后做到“三无”(地中无间种、无积水、无人畜践踏),“四不现”(不现蔸子、不现肥料、不现杂草、不现脚印),保证地平、土松,为春苗生长打好基础;二改早施抽葶肥为适当迟施抽葶肥,由抽葶前改为葶高5寸时施肥,亩用府熟人畜粪60-80担,加尿素7.5公斤;增施稳蕾肥在采花十天后,选晴天下午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或尿素150-20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间隔5-7天一次,一般喷2-3次。

    3、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保温、保湿,有利于黄花生长发育,是黄花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在黄花晾蔸后即立春前后,亩用地膜50公斤双层小拱覆盖,当气温稳定在17℃左右揭膜。

    4、中耕除草。由于杂草抗逆力较强,加上黄花一年两次生长,给杂草滋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造成与黄花争水争肥,影响黄花生长发育。一是在春分前后,苗亩5寸左右时进行松土除草,二是当黄花抽生花茎时,浅薅除草,中耕深度达4寸,达到松土灭草之目的。黄花地慎用化学农药除草剂除草,提倡推广生物除草剂进行除草。

    秋苗管理

    1、迟割老苗,深挖坑土。黄花采收结束后,不应立即割出老苗,但要尽早挖行坑土,一般深挖1尺以上,挖成大块土,不伤及根系和缩短茎,达到“早、深、粗、空、干”的质量标准。

    2、保护秋苗,施肥复壮。春苗在伏天高温来临时,地上部分枯死,高温季节过去,地上茎重新萌发的新叶称为秋苗。秋苗生长的好坏,是来年黄花高产的关键,秋苗发出后,要认真保护,在苗高5寸左右,要施肥复壮,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兑水60担灌窝,达到催苗促壮的目的。

    3、培土培肥,保蔸过冬。秋苗枯死后,应培土垒蔸,使根蔸不外露,垒蔸以肥沃的干塘泥、干河泥、老墙泥为好,一般每窝用半撮箕左右,亩用3000公斤。

    种植方法

    1、园地建设。黄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深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及粘土最宜。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水源枯竭的高山不宜作园地。黄花栽植前,必须深挖60厘米以上,拣尽石头、草蔸等杂物,并将优质的塘泥、菜园土掺入并混合均匀,并整细整平;如土壤过酸,可亩施撒50-100公斤石灰。

    2、选用良种。主推“渠县花”,适当发展“武坪早”、“四月花”等早熟品种和冲里花”、“长嘴花”、“猛子花”等晚熟品种,实现2:5:3的早、中、晚品种搭配。

    3、适时栽植。早秋栽植,即花蕾采摘完到秋苗萌发前间;冬季栽埴,即秋苗凋萎到春苗萌发间。推行宽窄行 单株条栽,即(20~25+15)寸×3~5寸,亩植8000~10000株。

    4、施足底肥。栽植前开1尺以上的定植沟,每亩将4000-5000斤优质堆肥、钙镁磷肥100斤以上施入定植沟内,然后铺回原来表层熟土;栽苗时亩施优质粪水15?D20担,栽植后随即施压蔸肥15-20担。黄花定植宜深不宜浅,一般以10-12CM为宜,粘土宜浅栽,壤土宜深栽。

    5、分蘖繁殖。一是“边蔸”繁殖。在春秋季结合更新复壮,在每株一侧连根挖出1/3老蔸后分成单株,稍作整理进行定植。二是将老蔸全部挖出,选健壮单株作种苗栽植,分蘖繁殖需随挖、随运、随栽,不宜放置过久。

    常见病害

    黄花菜炭疽病

    发病特征: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花薹。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半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边缘色深褐,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较明晰,有的病斑外围出现黄晕。病斑扩展并连合为条斑,致叶片变灰褐至灰白色干枯。后期病变出现小黑点病征。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属,两菌均以菌丝体及分孢盘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病菌分孢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助风雨或小昆虫活动辗转传播侵染致病。温暖潮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过施氮肥、植株生势过旺易发病。低洼潮湿、排水不良或叶螨危害重的地块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适时喷施叶面肥。适时适度浇灌,注意清沟排渍,提高根系活力。

    (3)及早喷药控病。发病前最迟于见病后,喷施70%托布津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交替施用。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黄花菜褐斑病

    发病特征:黄花菜褐斑病或称叶斑病,是黄花菜除炭疽病外多种叶部病害的统称。其症状共同点是:叶斑椭圆形至不定形,长径3~7毫米,宽径1~2毫米或更宽,黄褐色,边缘色深,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当叶片病斑密布并连合时,往往使叶片呈褐色焦枯,相当触目。后期斑面视病原的不同而表现霉状物或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征。

    发病规律:该病菌为真菌,是以菌丝体及子实体在病株上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孢器内生孢子作为初侵和再侵接种体,从孔口、表皮或伤口侵入致病。通常温暖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物,以减少菌源。

    (2)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增强抗病力。

    (3)及早喷药,预防控病。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连续交替喷药防治。用叶叶青一包兑水150市斤或英纳一包兑水400市斤,连续喷雾2-3次,每隔7-10天一次。

    黄花菜在西部及西南地区较常见,四川渠县地区最为著名,这里生产的黄花菜,品质很高,受到港商的极大欢迎,每年夏季收麦时节,亦是黄花盛开的时节,遍地黄花,引来蜂蝶无数,实为美景,在庆阳东部的各个区域,都有广泛的种植,黄花菜根含有大量的毒素,牛羊误食后起初会出现失明,然后腹胀如鼓,最终死亡,所以黄花菜根要妥善处理,由于黄花菜的成熟时节正是农忙时节,加上受天气条件限制,基产量常会出现很大的浮动,因此,价格也经常产生很大的差异。


    黄花菜白绢病

    白绢病又叫基腐病,主要在黄花菜叶鞘基部近地面处,整株或外部叶片基部,开始发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稍有凹陷,患部呈褐色湿腐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物,蔓延至整个基部,甚至附近的土壤中也有白色绢丝状霉层。潮湿润时产生紫黄色菌核,后变茶褐色至黑褐色,油菜籽大小。受害叶片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变黄枯死。菌丝从外部叶片扩展到内部叶片,最后使整株枯死。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

    (1)采收后清园,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叶片初生浅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最后发展成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有粉红色霉层。干燥时易破裂,病重时全叶发黄枯死。花薹感病,症状与叶部相似,有时多个病斑愈合成长达10多厘米的凹陷病区,病斑上常有较厚的淡红色霉状物,轻者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断而枯死。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发病初期,及时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侵染从叶尖开始呈现苍白圆形小斑点,以后顺叶边缘逐渐向下扩展变黄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产生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栽种过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防治: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出现病害后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茎,初侵染产生疱状斑点,后突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很多疱斑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满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疱斑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整个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脱落。

    防治: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采收后拔薹割叶集中烧毁,并及时翻土,早春松土、除草。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红蜘蛛

    红蜘蛛危害叶片,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面,刺吸植株汁液。被害处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

    防治: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倍液喷雾。

    蚜虫

    蚜虫主要发生在5月份,先危害叶片,渐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

    防治:用马拉硫磺乳剂1000~1500倍液或乐果溶液喷洒。新鲜小辣椒研磨兑水直接喷杀。黄花菜鲜食地区,因为新鲜黄花菜每天采摘直接售卖,发现花蕾有蚜虫严禁使用农药喷杀,必须使用生物防治办法。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黄花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花经过蒸、晒,加工成干菜,即金针菜或黄花菜,远销国内外,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还有健胃、利尿、消肿等功效;根可以酿酒;叶可以造纸和编织草垫;花葶干后可以做纸煤和燃料。我国栽培黄花菜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产区有湖南、江苏、陕西、四川、甘肃等省,尤其湖南的邵东和祁东最为著名,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其次四川的渠县,陕西的大荔等也很有名。但鲜花不宜多食,特别是花药,因含有多种生物碱,会引起腹泻等中毒现象。 

    食用价值

    植物名词:黄花,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别名:金针菜,分类:百合科(Liliaceae)

    萱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黄花菜常与黑木耳等斋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营养丰富。

    但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鲜品时,每次不要多吃。由于鲜黄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食用干品时,消费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去掉残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

    黄花菜有较好的健脑,抗衰老功效,是因其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种物质是机体中许多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的组成成分,对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疗效,故人们称之为“健脑菜”。另据研究表明,黄花菜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蔬菜。黄花菜中还含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为防治肠道癌瘤的食品。

    适用人群:1、孕妇、中老年人、过度劳累者尤其适合食用;2、患有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黄花菜含粗纤维较多,肠胃病患者慎食。

    用法用量;1、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可造成胃肠道中毒症状,故不能生食,须加工晒干,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食用时火力要大,彻底加热,每次食量不宜过多。2、金针菜适用于凉拌(应先焯熟)、炒、氽汤或做配料。3、不宜单独炒食,应配其他食料。4、另外应选用冷水发制的较好。

    药用价值

    黄花菜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肾经;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血除烦,宽胸膈,养血平肝,利水通乳,利咽宽胸,清利湿热,发奶等功效;主治眩晕耳鸣、心悸烦闷、小便赤涩、水肿、痔疮便血等病症。黄花菜是有名的佳蔬良药 。《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利膈、清热、养心、解忧积忿、醒酒、除黄”。可用于治疗大便出血、小便不通、吐血、肺结核等。《滇南本草》说“其补阴血、止腰痛、治崩漏、乳汁不通。”所以也是妇女产后补血、通乳之佳品。明代李时珍认为黄花菜“甘凉无毒、煮食治小便赤涩,解烦热,除酒瘟、利胸痛、安五脏,令人好欢无忧及明目。”中医认为:黄花菜还具有止血、消肿、镇痛、通乳、健胃和安神的功能,能治疗肝炎、黄疸、大便下血、感冒、痢疾等多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