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土地

多宝鱼养殖及分析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在分类上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北海、黑海及地中海一带。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快、肉质鲜美、可摄食人工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对象。

    1   多宝鱼(大菱鲆)养殖的常见病害及对策分析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在分类上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北海、黑海及地中海一带。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快、肉质鲜美、可摄食人工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对象。我国的大菱鲆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并已日渐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菱鲆的疾病问题也日渐突出,大规模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对策介绍如下。
      1、红体病
      病原为虹彩病毒。病鱼鳃丝贫血,呈暗灰色,鳍基部出血,严重者整个身体出血发红,胃肠壁呈点状出血,摄食力下降、活力差、不易集群。感染初期死亡较少,但出现明显症状后死亡很快。
      对策: (1) 避免投喂不新鲜的冰冻杂鱼,以防病毒被带入养殖池中;(2) 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3) 在饵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免疫促长素”)加“鲆服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2、黑痩症
      病原为灿烂弧菌。发病鱼苗体色发黑,头部大,身体相对较小,呈畸形,不摄食、活力差、发育迟缓、变态率低,最后沉底死亡。孵化后7-18天的早期仔稚鱼易受感染,此病发病率高,死亡快,属急性死亡。
      对策:(1)保持养殖用水的清洁和充足的换水量;(2))用“参鲆菌毒杀”对轮虫及卤虫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收集投喂鱼苗;(3)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溃疡平”内服,每日两次,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3、白鳍病
      病原为鳗弧菌。病鱼背、腹鳍变浊白,鳍的边缘卷曲,鳍组织出现溃烂。腹部外观呈现橘红色。严重感染的病鱼体色变暗、不摄食、漂游水面、游泳无力。此病主要发生在25-40天的仔稚鱼,表现为急性死亡。
      对策: (1) 养殖用水要严格过滤,并经过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清洁;(2) 降低养殖密度,加大换水量,及时吸污清底和清除死亡鱼苗;(3)用“参鲆菌毒杀”对轮虫及卤虫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收集投喂鱼苗。(4) 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健鱼乐”内服,每日两次,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4、腹水病
      病原为鲨鱼弧菌鲨和大菱鲆弧菌。病鱼腹部膨大,肠胃中或腹腔内有大量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严重时病鱼全身弥散性充血呈暗红色,肛门红肿、凸出。此病在大菱鲆的苗期和养成期均可发生,死亡率高,常引起大规模死亡。
      对策:(1)加强卫生管理,避免投喂不新鲜的杂鱼;(2)发现病鱼立即隔离,以防相互传染;(3)在病鱼尚能摄食时在饵料中添加 “鲆服康”加“鱼病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当病鱼停止摄食时,用“参鲆菌毒杀”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
      5、烂鳍病
      病原为鳗弧菌。病鱼的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先变浊白,1-2天后逐渐充血发红直至溃烂。严重时鳍部组织烂掉而缺损。该病多发生于苗期和养成初期,传播快、死亡率高,属急性死亡。
      对策:(1) 降低养殖密度,降低发病机率;(2) 勤吸污,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3) 适时分池,小心操作和搬运,防止擦伤;(4)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处理;(5) 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溃疡平”内服,每日两次,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6、疥疮病
      病原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发病初期,在背部出现局部性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中间产生黄色脓状物,最后表皮出现黄白色、圆形溃疡性伤口。溃疡伤口多集中在鱼的躯干部肌肉厚实的地方,可形成深窝。严重时伤口可洞穿整个鱼体,伤口处充满脓状物。该病多见于养成期。
      对策:(1)加强常规管理,勤换水、吸污,防止出现残饵,保障良好水质;(2)适时分池,调整养殖密度;(3)出现病症时,及时将病鱼隔离;(4)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溃疡平”内服,每日两次,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7、白便症
      病原为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病鱼体色变暗,腹部下凹,不摄食或吞食后吐出,挤压腹部可见白便从肛门流出,有时肛门处拖带稠的白色粪便。因此,发病时池底经常会发现黄白色条状物。该病常见于育苗期和养成期,其感染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能引起长期性慢性死亡,养殖过程中常与腹水病状并发。
      对策:(1)加强吸污和换水,清除池底污物;(2) 勿投喂不新鲜的冰冻杂鱼,防止病原体的侵入;(3) 池底较脏时可进行移池或使用“氧立得”等强氧化剂处理,使池中有机物氧化;(4) 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全池泼洒进行药浴,连续处理3天,每天药浴时间在8 小时以上。同时在饵料中添加 “鱼病康”加“鲆服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8、脾肾白浊病
      病原为细菌,菌种有待鉴定。该病俗称“阴阳鱼”或“两截鱼”。病发时,腹部肾脏区隆起,鱼体开始变暗,摄食量下降,鳃丝末梢出现白色肿大物。解剖病鱼后发现脾肾严重肿大,外观呈白色,组织易碎,切开后像豆腐渣,失去了正常组织结构。随着病情发展尾端变黑,黑色面积自尾端向头部方向逐步扩大,出现明显的“黑白”界线,鱼体好像分成明显的两截。当黑色边缘推移到腹腔位置时病鱼开始发生死亡。该病发生在养成期,属慢性死亡。
      对策:(1)加强吸污和换水等日常管理,保持池底、水体清洁;(2) 发生此病时在饵料中添加 “鲆服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9、凸眼病
      病原为一种肠球菌属细菌。病鱼的单眼或双眼凸起,眼周组织浮肿呈淡红色,眼部正下位的腹面区域也常出现红肿。严重时眼球暴裂导致病鱼失明,最后因无法捕食而死亡。此病从苗期、养成期到亲鱼培育期均有发生。
      对策:(1)避免投喂不新鲜的小杂鱼及冰冻鱼;(2) 加强水质管理和卫生操作。(3) 发生此病时在饵料中添加 “鲆服康”内服,每日两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直到病症消失为止。
      10、鞭毛虫病
      病原为漂游鱼波豆虫。在感染初期体表出现多处呈不规则状的小面积白色斑块,1-2 天内可遍及全身。鳃丝及白斑处有大量黏液和寄生虫体。病鱼食欲差、消瘦、游泳迟钝。该病多见于养成期,在高温期发作,传染极快,1-2天内可导致整池鱼大部分死亡,属急性死亡。
      对策:(1)加强吸污和换水等日常管理,清除有机碎屑,以保持池底、水体清洁;(2)一旦发现病鱼,应尽快加冰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池水水温,降低鞭毛虫繁殖速度和疾病蔓延;(3)同时将病鱼用淡水浸泡10分钟杀灭鱼体表面鞭毛虫。
      11、盾纤毛虫病
      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鳃丝、鳃盖膜、眼周和鳍部组织为盾纤毛虫的易感区域。感染初期病鱼体表出现白斑、粘液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一般体色变暗、活力减弱、摄食量降低、生长减慢、在养殖池中散群,偶有出现打转游动现象。该病在苗期、养成期和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此病传染快,发病率高,可引起大规模死亡。
      对策:(1)养殖用水要经过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避免虫体随水带入养殖池;(2) 加强吸污和换水等日常管理,清除有机碎屑,以保持池底、水体清洁;(3) 投喂鲜活小杂鱼要经淡水浸洗30 分钟以上或冰冻处理后投喂;(4) 发现病鱼后,在池中使用福尔马林300 ×10 - 6浸泡3 小时,以杀灭鱼体表面和水体中的纤毛虫。
      12、白化病
      该病属因特殊营养缺乏和失衡而导致的营养性疾病。在自然环境下,大菱鲆的自然体色为背面青褐色,腹面白色,中间分布有点状黑色颗粒。但在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易出现白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白化病”。患有白化病的鱼虽然生长基本正常,不发生死亡,但其养成商品鱼的经济价值降低,给养殖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病鱼背面体表色素异常,出现不规则白色斑块和少量的浓黑着色区域,严重时整个背面呈白色。该病在苗期和养成期均有发生,发生率可达90 %以上。患病仔稚鱼皮肤透明状,色素稀少或分布不均,随生长其皮肤逐步变成全白或黑白相间。
      对策:(1)在亲鱼培育期间,制定适宜的控光和控温计划,严禁升温过快、急率促熟的操作方法;(2) 强化亲鱼营养,投饲一定量的鲜活饵料以增强卵的营养积累;(3)给鱼苗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轮虫和卤虫;(4) 降低苗期培育密度,同时提供适宜的培育条件。
      大菱鲆养殖作为我国新兴起的一个行业,养殖业者对病害防治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给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各种病害的有效防治带来了不便。随着大菱鲆养殖的深入开展,养殖环境日趋恶化,新的疾病种类不断出现。为了使大菱鲆养殖这一新兴行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疾病诊断设备,建立疾病检测实验室,为大菱鲆的健康养殖和疾病监控提供必需的条件。养殖业者需每天定时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当大菱鲆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时常常是疾病发生的征兆。一旦发现病鱼,应及时将病鱼捞出隔离并仔细检查以确定病因。对疾病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2   多宝鱼疫苗可代替抗生素

      据有关报道,要想水产品不生病,不一定得靠抗生素,赶在病菌来前打支“预防针”,就能彻底远离病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张元兴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率先在国内研制出“多宝鱼疫苗”,获生物安全证书,进入疫苗药证的临床试验申报阶段。这种以疫苗代替抗生素的抗病思路,能使原本脆弱的多宝鱼以及其他水产品既不会得病夭折,又能让市民放心食用。
      据统计,我国目前海水鱼类养殖年产值已超数百亿元,但常年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在30%左右,其中以细菌性病害的影响最严重。
      为了避免水产品死亡,减少损失,养殖户最普遍的做法就是使用抗生素。尽管抗生素在预防、治疗水产疾病中能消灭病菌,但同时又带来了药物残留问题,导致了抗药病原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多宝鱼作为人工养殖的低温名贵鱼,非常容易感染鳗弧菌等致命的疾病。研发人员表示,尽管被冠以“疫苗”之称,实验室里的“多宝鱼疫苗”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预防针,而是一种动过“基因手术”的天然细菌,它能让多宝鱼的致病菌——鳗弧菌束手就擒,彻底取代抗生素。
      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采用了“基因敲除”技术,把一种细菌的毒力因子合成基因“敲断”,让它失去毒性。“疫苗也是一种菌,它有毒性,所以我们要用基因工程技术,减少它的毒力。”研发人员解释说。
      另外,科研人员培养出的鱼类疫苗都是活菌,养殖者只要把疫苗投入水中,就能对鱼起效果了,不用为它们逐一注射疫苗。需要的时候,只需将鱼苗在疫苗配置的水中浸泡3分钟,就能为多宝鱼架起一座健康屏障,且疫苗只对鳗弧菌进行生物改造,并没有引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不会形成“转基因鱼”。使用疫苗后,多宝鱼的肉质也和自然状态下一样鲜嫩。

    3   骨香多宝鱼

      多宝鱼1条(约800克),鲜芦笋100克,色拉油500克。
      [调料]
      浓缩鸡汁10克,盐、味精各10克,鸡蛋2个,生粉10克,姜片、蒜片、葱段、鲜红椒各10克,鸡汤20克。
      [做法]
      1、将多宝鱼杀好洗净取肉,切成“日字形状”,加入盐5克、味精5克、蛋清10克、生粉拌匀待用。芦笋氽水时下入盐5克、味精5克入底味捞出。
      2、鱼肉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小火炸1分钟约至7分熟捞出。
      3、鱼骨抹上蛋液,用炸雀巢的工具马兜,入八成热的油锅中定型后,锅立即离火,1分钟后锅上旺火炸1分钟(即硬炸一分钟)左右至酥脆。
      4、锅留底油,四成热时下姜片、蒜片、葱段、鲜红椒,中火爆香,下芦笋、鸡汤、鱼肉,鸡汁调味,勾芡后将菜装在用鱼骨炸成的盛器中即可。
      [特点]
      造型新颖,肉滑爽口,鱼骨酥脆。
      [创新点]
      将鱼骨炸成盛器,独具匠心中又见其深厚的火候功夫。
      [制作关键]
      炸鱼骨时,火候不到,炸成的鱼骨容器容易塌陷,影响菜品外观;若时间太过,则鱼骨容易变焦,无法入口。炸制的同时,要用炒勺尽量将鱼骨中间下压,有弧度,做成盛器状。炸好的鱼骨,酥脆可口,客人可与菜品一起入口。

    4   多宝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鳍症防治措施

      烂鳍症
      『病因』多因鱼体擦伤后,伤口感染鳗弧菌而发病。
      『症状』发病时病鱼的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先变浊白,1~2天后逐渐充血发红直至溃烂。严重时,鳍部组织可完全烂掉而出现缺损,躯干部肌肉组织也由于大量充血呈紫红色。个别患病鱼会出现吻部发红及溃疡现象。病鱼从鳍呈现浊白到溃烂乃至死亡仅需3~4天,属急性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多发生于苗期和养成初期,以体长20cm以下幼鱼最为常见,传播极快,死亡率可达80%~90%。
      『防治及处理措施』降低养殖密度,提高抗病力,以减少发病机会;加强吸污,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池底清洁和良好的水质;适时分池,细心操作和搬运,防止鱼体擦伤;发现病鱼应尽快隔离,对死鱼作掩埋或焚烧处理。治疗使用?喹酸15~20mg/kg鱼体重拌饵口服,每天1次,连续口服3~5天;同时用?喹酸按1~3×10-6水体浓度药浴,每天1次,连续药浴2~3天,每次药浴时间在3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