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土地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又称南方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美国漠斑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

    1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又称南方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美国漠斑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漠斑牙鲆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通常雄鱼的寿命期为两年,据报道,在南卡莱罗纳州寿命最长的雄鱼可达到3年以上。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一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厘米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厘米,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0厘米~25.5厘米,雌鱼可达到30厘米~35.6厘米。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更快,效益更好。在自然海域里,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鱼主要以甲壳纲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

      漠斑牙鲆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漠斑牙鲆繁育及养殖技术,在生理、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漠斑牙鲆的养殖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该品种引入我国后极具开发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漠斑牙鲆的养殖

      1. 苗种与苗种的选择

      (1)规格

      漠斑牙鲆与褐牙鲆在养殖技术上比较接近,生产中容易掌握。一般当苗种生长到5厘米以上时,即可进入大池放养。规格在8厘米以上放苗最好,此时幼苗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后鱼苗的适应性强,容易提高成活率。

      (2)苗种选择

      选购苗种时,注意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白化、鳍条无损伤、游动迅捷的鱼苗,大小匀称,无病态,鳃无寄生虫。

      (3)放苗时间

      室外养殖,水温在18℃以上时开始放苗,以每年的4月份~5月份为宜。因为太早水温低,鱼苗难以适应,甚至降低苗种成活率;太晚则影响其当年长成商品鱼。

      (4)放养密度

      池塘养殖,每亩放养500尾~800尾;池塘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海域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尾~400尾;工厂化大棚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尾左右。

      2. 池塘的选择

      可利用现有的虾池稍加改造即可养殖,要求水深1.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具备较好的进、排水设施。放苗前一定要进行池底处理,需干池清淤,疏松池底,风化曝晒10天以上。进水30厘米~50厘米,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池水中有效氯含量10ppm以上,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施用40克以上。

      二、养成管理

      1. 水质与换水

      养殖用水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物浓度等。池塘养殖用水的调节,可通过调节换水量来控制。换水量的大小与水温成正比。

      2. 饵料营养与加工

      漠斑牙鲆为肉食性底栖鱼类。将维生素与面粉搅拌均匀,再与鱼粉、酵母粉混合,然后加鱼油混合均匀,加入鲜杂鱼、鲜杂虾(或冰冻鱼虾破碎),以上混合物一起放入造粒机中搅拌,制成颗粒饲料。加工湿颗粒饲料的原料主要是鲅鱼、沙丁鱼、鲐鱼、面条鱼、青鳞鱼及其他杂鱼,要求新鲜度好,新鲜度差或冷冻时间过长的不能用。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加强鱼的营养,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发病。要注意加工的饵料要当天投喂,剩余的妥善冷冻储存。最长储存时间不能超过2天,以防变质。

      可使用符合营养要求的商品性饵料。注意当水温较低或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原则上不能有残饵,在药浴前不能投饵。

      三、漠斑牙鲆鱼病防治

      1. 弄清鱼病的发生原因

      (1)水温变化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能调节体温,鱼类的体温随着生活环境水温的升降而变化,水温的突然变化,会造成鱼类死亡。一般当仔稚鱼体温变幅超过2℃、成鱼超过5℃时,鱼处于应激状态下,此时最容易死亡。

      (2)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鱼类的耗氧量较高。鱼类生活环境的溶氧量经常处于不太充足的状况下,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经常发生缺氧现象,鱼很容易得病。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适宜的溶解氧一般为4毫克/升~12毫克/升,最适宜为8毫克/升~9毫克/升。

      (3)COD

      小于3毫克/升。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质腐败,容易发生病害。

      (4)pH

      以6.0~9.5为宜,最佳为7~8.2之间。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经常观察、化验,比较容易掌握。

      (5)盐度和温度

      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漠斑牙鲆相对于其他鱼类的明显优势。其适盐范围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长。水温生存范围为1℃~35℃,养殖适宜范围为18℃~30℃。

      (6)饵料

      鱼类也往往“病从口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饵料很重要。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的配备,既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和新鲜度,又要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饲料蛋白质要求32%~48%,最佳38%~48%。养殖8个月~12个月一般可达到600克~800克左右。

      2. 鱼病预防措施

      (1)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投饵量和鱼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

      (2)换水量及除污

      随着鱼苗的增长,要逐步加大换水量,一般5日~10日龄日换水1次,换水量30%~50%;11日~2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40%~60%;20日~3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50%~70%。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进行池底清淤,室内水泥池要及时吸底,清除杂质。

      (3)过滤净化

      大棚养殖用水至少要进行沙滤净化,沙滤的细沙粒径0.15毫米~0.25毫米,厚度60厘米左右即可。

      (4)加强投饵管理

      养殖期间必须满足仔稚鱼和成鱼的营养要求,饵料鲜度要好,营养要全。必要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育苗用生物饵料投喂前必须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有杂菌时必须用抗生素进行消毒处理。每天的投喂次数,根据鱼的需要确定。投喂饵料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原则上不能有残饵。

      (5)药物防治

      鱼体消毒

      购进的鱼苗无论是否有疾病或损伤,都要进行药浴;苗种培育阶段进行分选、倒池后也要进行药浴。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亚铁等。福尔马林浓度1×10-4~2×10-4药浴60分钟~120分钟,可预防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硫酸铜5×10-7~7×10-7加硫酸亚铁2×10-7~3×10-7可预防纤毛虫。预防和治疗漠斑牙鲆鱼的药物中,要严禁使用高锰酸钾,这是因为牙鲆类的呼吸系统对高锰酸钾非常敏感,曾经有不少因为施用高锰酸钾而造成牙鲆死亡的事例。

      池塘消毒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最常用的是泼洒生石灰,每亩1米深的池塘用量10毫克~20毫克,能起到杀菌、改善水质的作用。另外,还可用浓度5×10-7的漂白粉杀菌消毒。

      四、养殖效益估算(按200元/公斤计算)

      1. 池塘养殖

      每亩可放养500尾~800尾,成活率为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亩可收入6万元~10万元。

      2. 池塘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万元~2万元。

      3. 海域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尾~4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2万元~4万元。

      4. 工厂化大棚养殖

      每平方米放养2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收入1600元/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



    2   多宝鱼养殖技术指南

      大菱鲆养殖

      (一)养殖设施

      包括养鱼车间、养殖池、充氧、调温、调光、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和分析化验室等。养鱼车间应选择在沿岸水质优良、无污染、能打出海水井的岸段建设,车间内保持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养鱼池面积以30平方米~60平方米为宜,平均池深80厘米左右。

      (二)环境条件

      主要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质:养殖区附近海面无污染源,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井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毫克/升,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升,盐度在20以上。为检验井水质量,可先用少量鱼苗试养,鱼苗正常时再进行养殖生产。

      2.光照: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Lux~1500Lux为宜。光线应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为度。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

      3.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耐受温度范围为3℃~23℃,养殖适宜温度为10℃~20℃,14℃~19℃水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最佳养殖水温为15℃~18℃。

      4.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应盐度范围较宽,耐受盐度范围为12~40,适宜盐度为20~32,最适宜盐度为25~30,提倡在最适宜盐度条件下养殖。

      5.pH:养殖水体的pH应高于7.3,最好维持在7.6~8.2之间。

      6.溶解氧:大于6毫克/升。

      (三)鱼苗的选择

      1.购买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5厘米以上的苗种。购买

      苗种前,应对育苗场的亲鱼种质、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一定要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买。要求苗种体形完整,无伤、无残、无畸形和无白化。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鱼苗体表鲜亮、光滑,无伤痕,无发暗、发红症状,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无炎症和寄生虫。

      2.苗种运输:苗种运输前要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温工作。一般使用尼龙袋充氧装运,运输时间以20小时内为宜。首先在袋内加入1/3左右砂滤海水,鱼苗计数装入袋内、充氧、封口,再装入泡沫箱或纸箱中运输。10升的包装袋,每袋可装全长5厘米~10厘米的鱼苗50尾~100尾;全长15厘米的鱼苗,每袋可装30尾~50尾。鱼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碰撞、破袋、漏气、漏水、氧气不足等现象发生。水温偏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在运输袋中加入少量冰块。

      3.入池条件:鱼苗放入池里的温差要控制在1℃~2℃范围内,盐度差在5以内。以减轻鱼苗的应激反应。

      (四)鱼种放养

      1.放养密度:一般放养密度。

      2.控制和调整养殖密度: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控制养殖密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每天6个量程以下时,要适当降低密度;当交换量大于每天10个量程以上时,可酌情增加密度;也可根据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多少来决定增减密度;

      (2)每个月根据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是否调整密度;

      (3)充分利用养殖面积,既不能因为放养过密而引起某些养殖池内的鱼生长速度下降,也不能因为放养密度过小而浪费养殖面积;

      (4)为保证分池操作过多发生胁迫反应而对鱼的生长产生影响,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池操作。




    3   大西洋漠斑牙鲆(多宝鱼)养殖技术

      大西洋漠斑牙鲆又称美国漠斑牙鲆、南方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漠斑牙鲆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通常雄鱼的寿命期为两年,据报道,在南卡莱罗纳州寿命最长的雄鱼可达到3年以上。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一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厘米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厘米,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0厘米~25.5厘米,雌鱼可达到30厘米~35.6厘米。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更快,效益更好。在自然海域里,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鱼主要以甲壳纲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

      漠斑牙鲆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漠斑牙鲆繁育及养殖技术,在生理、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漠斑牙鲆的养殖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该品种引入我国后极具开发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漠斑牙鲆的养殖

      1.苗种与苗种的选择

      (1)规格 漠斑牙鲆与褐牙鲆在养殖技术上比较接近,生产中容易掌握。一般当苗种生长到5厘米以上时,即可进入大池放养。规格在8厘米以上放苗最好,此时幼苗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后鱼苗的适应性强,容易提高成活率。

      (2)苗种选择 选购苗种时,注意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白化、鳍条无损伤、游动迅捷的鱼苗,大小匀称,无病态,鳃无寄生虫。

      (3)放苗时间 室外养殖,水温在18℃以上时开始放苗,以每年的4月份~5月份为宜。因为太早水温低,鱼苗难以适应,甚至降低苗种成活率;太晚则影响其当年长成商品鱼。

      (4)放养密度 池塘养殖,每亩放养500尾~800尾;池塘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海域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尾~400尾;工厂化大棚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尾左右。

      2.池塘的选择

      可利用现有的虾池稍加改造即可养殖,要求水深1.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具备较好的进、排水设施。放苗前一定要进行池底处理,需干池清淤,疏松池底,风化曝晒10天以上。进水30厘米~50厘米,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池水中有效氯含量10ppm以上,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施用40克以上。

      二、养成管理

      1.水质与换水

      养殖用水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物浓度等。池塘养殖用水的调节,可通过调节换水量来控制。换水量的大小与水温成正比。

      2.饵料营养与加工

      漠斑牙鲆为肉食性底栖鱼类。将维生素与面粉搅拌均匀,再与鱼粉、酵母粉混合,然后加鱼油混合均匀,加入鲜杂鱼、鲜杂虾(或冰冻鱼虾破碎),以上混合物一起放入造粒机中搅拌,制成颗粒饲料。加工湿颗粒饲料的原料主要是鲅鱼、沙丁鱼、鲐鱼、面条鱼、青鳞鱼及其他杂鱼,要求新鲜度好,新鲜度差或冷冻时间过长的不能用。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加强鱼的营养,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发病。要注意加工的饵料要当天投喂,剩余的妥善冷冻储存。最长储存时间不能超过2天,以防变质。可使用符合营养要求的商品性饵料。注意当水温较低或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原则上不能有残饵,在药浴前不能投饵。

      三、漠斑牙鲆鱼病防治

      1.弄清鱼病的发生原因

      (1)水温变化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能调节体温,鱼类的体温随着生活环境水温的升降而变化,水温的突然变化,会造成鱼类死亡。一般当仔稚鱼体温变幅超过2℃、成鱼超过5℃时,鱼处于应激状态下,此时最容易死亡。

      (2)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鱼类的耗氧量较高。鱼类生活环境的溶氧量经常处于不太充足的状况下,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经常发生缺氧现象,鱼很容易得病。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适宜的溶解氧一般为4毫克/升~12毫克/升,最适宜为8毫克/升~9毫克/升。

      (3)COD小于3毫克/升。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质腐败,容易发生病害。

      (4)pH以6.0~9.5为宜,最佳为7~8.2之间。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经常观察、化验,比较容易掌握。

      (5)盐度和温度 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漠斑牙鲆相对于其他鱼类的明显优势。其适盐范围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长。水温生存范围为1℃~35℃,养殖适宜范围为18℃~30℃。

      (6)饵料 鱼类也往往“病从口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饵料很重要。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的配备,既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和新鲜度,又要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饲料蛋白质要求32%~48%,最佳38%~48%。养殖8个月~12个月一般可达到600克~800克左右。

      2.鱼病预防措施

      (1)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投饵量和鱼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

      (2)换水量及除污 随着鱼苗的增长,要逐步加大换水量,一般5日~10日龄日换水1次,换水量30%~50%;11日~2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40%~60%;20日~3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50%~70%。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进行池底清淤,室内水泥池要及时吸底,清除杂质。

      (3)过滤净化 大棚养殖用水至少要进行沙滤净化,沙滤的细沙粒径0.15毫米~0.25毫米,厚度60厘米左右即可。

      (4)加强投饵管理 养殖期间必须满足仔稚鱼和成鱼的营养要求,饵料鲜度要好,营养要全。必要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育苗用生物饵料投喂前必须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有杂菌时必须用抗生素进行消毒处理。每天的投喂次数,根据鱼的需要确定。投喂饵料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原则上不能有残饵。

      (5)药物防治

      鱼体消毒 购进的鱼苗无论是否有疾病或损伤,都要进行药浴;苗种培育阶段进行分选、倒池后也要进行药浴。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亚铁等。福尔马林浓度1×10-4~2×10-4药浴60分钟~120分钟,可预防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硫酸铜5×10-7~7×10-7加硫酸亚铁2×10-7~3×10-7可预防纤毛虫。预防和治疗漠斑牙鲆鱼的药物中,要严禁使用高锰酸钾,这是因为牙鲆类的呼吸系统对高锰酸钾非常敏感,曾经有不少因为施用高锰酸钾而造成牙鲆死亡的事例。

      池塘消毒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最常用的是泼洒生石灰,每亩1米深的池塘用量10毫克~20毫克,能起到杀菌、改善水质的作用。另外,还可用浓度5×10-7的漂白粉杀菌消毒。

      四、养殖效益估算(按200元/公斤计算)

      1.池塘养殖 每亩可放养500尾~800尾,成活率为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亩可收入6万元~10万元。

      2.池塘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万元~2万元。

      3.海域网箱养殖 每个3米×3米×3.5米的网箱放养300尾~4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2万元~4万元。

      4.工厂化大棚养殖 每平方米放养2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收入1600元/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



    4   海南漠斑牙鲆(多宝鱼)养殖技术

      近几年来,许多水产养殖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销售利润,相继把褐牙鲆和大菱鲆等名贵鱼类南移,进行季节性接力养殖,揭开了鲆鱼南养的序幕,但由于养殖品种生态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漠斑牙鲆又称“南方鲆”、“大花鲆”,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该鱼自2002年由美国引进我国以来,广泛受到南北方水产业者的青睐,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该鱼在我国的产业化已渐为明显,鲆鱼南养规模化小的僵局也大大改善。

      漠斑牙鲆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海水至高盐水中都能适应,南北方沿海地区以及内陆都能养殖,但该鱼在南方养殖的优势要大于北方。海南省气候条件较为特殊,该鱼在海南的推广曾受到人们的质疑,为此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对该鱼进行了试养,成果较为显着,事实证明漠斑牙鲆在海南的养殖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下面将漠斑牙鲆在海南的养殖经验、技术以及在海南进行养殖的优、劣势进行一番总结,以供养殖者参考。

      一、养殖设施

      海南现有的养殖设施与北方工厂化养殖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后者以典型的“温室大棚一一水泥池”养殖模式为主,基本上沿用大菱鲆的传统养殖模式,所用水泥池以圆形为主,排水口设在池中央,排水排污较为方便有效;而从海南现有生产条件看普遍工厂化程度不高,基本上是对虾育苗、鲍鱼养殖、东风螺养殖等遗留下来的长方形水泥池,这些池子有一些吃水较深,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室外露天,池子上方加盖一定透光率的遮阳网,此类池子建造成本较低,但进行漠斑牙鲆等底栖鱼类的养殖最大的缺陷在于排污不便。建议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对长方形池排水口进行相应的改造后再使用,有条件的话可采用北方的模式重新建造圆形水泥池。

      二、养殖条件

      漠斑牙鲆的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其相对于其他鱼类的明显优势。其耐受温度范围为2℃~36℃,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盐度适应范围0‰~60‰,最佳范围5‰~35‰。适应pH范围5.4~9.1,最佳范围7.0~8.2。对溶解氧的要求一般为4mg/L~12mg/L,最佳范围在7mg/L~10mg/L。

      冬季在北方,虽然漠斑牙鲆对温度的长期忍受下限为2℃和4℃之间,并且随着盐度的升高,影响随之减轻,但该鱼在13℃以下即停止摄食或摄食减少,影响到生产的进程。在南方可减轻或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在海南虽有部分海区属于热带,但大部分地区水温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偏高,自然海水年最高水温很少超过3l℃,非常适合该鱼的养殖。虽然每年有近半年时间是高温季节,最高水温接近该鱼对温度的耐受极限,但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操作及调整即可渡夏,而且还有很高的增长速度。

      漠斑牙鲆对盐度的忍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全长15mm左右的幼苗(50天左右的苗)即可以很好的生活在盐度为5‰的低盐水中,而稍大一点的幼鱼(全长60mm左右的幼苗)能够完全在淡水中进行养殖,且有较高的成活率(接近100%)和增长率。漠斑牙鲆在海南的养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沿海地区,内陆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以考虑把该鱼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品种。

      三、苗种来源及选择

      目前在国内北方漠斑牙鲆苗种繁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苗种供应渠道较为宽敞。海南及其他南方沿海各省苗种主要从山东、河北等地购进。另外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以及广东、福建的一些单位已着手在南方本地的育苗工作。相信在2007年南方本地的苗种供应将较为充分。

      在苗种购买时要尽量选择大小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健康活泼、全长4cm~5cm左右的鱼苗,由于海南养殖条件及技术较为落后,鱼苗太小则成活率不能保证,太大则会增加苗种成本。

      四、饵料系列及投饵管理

      成鱼养殖对饲料蛋白的要求范围在32%~48%,最佳范围在38%~46%。笔者在对该鱼的试养过程中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效果较好,但成本稍高,由于海南本地鲜杂鱼价格便宜(每千克2.5元左右),建议在以后的养殖中前期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后期到一定规格后逐渐转化为鲜杂鱼。

      在投喂方面要求不高,但要注重科学投饵,幼苗时期每天可定时投饵3次,稍大的幼鱼可逐渐改为每天2次,每次投喂不要过多,达80%饱食量即可,过饱不易于饵料的转化,且容易造成饵料浪费,特别是幼苗期,所用微颗粒饲料较为昂贵。另外每月可停食一天,实行所谓的“饥饿疗法”,这对提高饵料转化系数以及提高鱼的应激性大有裨益。由于人工配合饲料营养较为单一,在投喂前可适量喷洒VC、VE等添加剂,特别是VC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五、日常管理

      养殖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管理,在此重点强调5点:①定时投喂,投喂后要进行彻底换水,以排除残饵及粪便。②定期常规药浴,每月可分两次用100mL/立方米甲醛和2mg/L~5mg/L土霉素等抗生素药浴1小时~2小时。③定期倒池,视情况可间隔1至2月倒池一次。④定期分苗,在试养过程中我们发现,漠斑牙鲆个体差异十分明显,不分苗则会造成严重的互相残食。⑤做好经常观察、定期测量和每日工作记录,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对饵料进行更替,海南酷暑季节温度有突然大幅度升高的现象,此段时间要加大换水量和充气量,另外发现鱼体出现病症或摄食不正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影响成活率的因素及常见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除残食对成活率影响较大外,疾病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海南水质条件良好,只要严格按照日常管理要求去做,病害很少发生,但在养殖过程中往往由于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水日交换量小以及排污不彻底等原因,水中病害生物大量繁殖则有机会感染鱼体造成疾病。笔者认为给鱼创造一个优良的养殖水环境是进行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的最好措施。

      1.白化养殖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吸底或清污时,由于吸底器或刷子对鱼体(主要是背鳍和尾部)造成机械损伤,而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致使细菌感染伤处,引起表皮溃烂发红,严重时造成鱼死亡,轻微的用抗生素等有效药物处理后能够愈合,但愈合处表皮失去色素细胞永久性成白色不能恢复到正常体色,这种现象在尾部表现得尤为严重,形成白尾的白化鱼。虽然白化对成活率没有太大影响,但可能对商品鱼价格造成影响。

      2。盾纤毛虫病盾纤毛虫在水温18℃~25℃时最易爆发,海南有很长一段时间水温在25℃以上,故该种病不常见。在水温较低的季节镜检鱼体及水体会发现该虫的存在,所以亦应该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加大换水量进行预防。不慎感染此病引起鱼死亡时要及时进行处理,特别是幼苗时期延误治疗会引起鱼种大量死亡。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对鱼实行30分钟~60分钟“淡水浴”,然后用100mL/立方米~200mL/立方米的甲醛和2mg/L~5mg/L的土霉素等抗生素药浴1小时~2小时,连续药浴3天~5天后基本能治愈。

      3.淀粉卵甲藻病该病是由一种卵圆形的名为“淀粉卵甲藻”的原生动物引起,患病的鱼不摄食,活动减弱,体表出现密集的小白点,严重的鱼背部鳞片会大面积脱落,最后死亡。该病在漠斑牙鲆上最为常见,北方夏季和南方都有发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淡水加1000mL/立方米~200mL/立方米的甲醛浸泡40分钟(浸泡过程中会发现鱼体表的小白点随着粘液逐渐脱离鱼体消失,镜检会发现病原虫吸水膨胀直至胀裂),此后用lOOmL/立方米~200mL/立方米的甲醛和2mg/L~5mg/L的土霉素等抗生素药浴1小时~2小时,连续药浴3天~5天即可治愈。

      4.车轮虫病该病在海南池塘养鱼过程中很常见,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在投喂鱼浆后换水量小,车轮虫大量繁殖,寄生在鱼鳃丝表皮上,破环鳃丝表皮组织引起鱼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漠斑牙鲆水泥池内养殖很少发生感染此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不能换水水质恶化等原因亦有可能感染,这种情况下只要及时进行大量换水即可消除,严重的可采用“淡水浴”等治疗措施。

      5.腹水病爱德华氏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患病鱼内脏团因积水而膨胀,严重的肠道会从肛门外露,死亡率较高。海南水温偏高,水质易恶化而感染此病。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少量鱼出现病症时要及时进行药物处理,可用100mL/立方米~250mL/立方米甲醛和2mg/L~5mg/L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浴,另外投喂2‰~5‰土霉素或氟苯尼考药饵,连续用药直至病鱼痊愈。

      6.脂肪肝由于某些人工饲料中糖类含量过高,长期使用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大量沉积,发生脂肪肝。可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VE或保肝产品。

      7.其它细菌性疾病海南光线十分强烈,很多露天的养殖池虽然上方加盖防晒网光线仍然很强,底栖硅藻和青苔在短期内就会大量繁殖而泛滥,很难清除,这就为细菌、原生动物提供了滋生场所,对漠斑牙鲆此类底栖鱼类极其不利,易感染细菌性等疾病。故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清底十分重要,发现池壁和池底变绿后要及时清理,严重的要进行换池。为避免频繁换池可加盖防晒网降低池内的光线。

      七、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

      以海南的养殖条件,经8到10个月的养殖,大部分鱼苗可长到600g的商品规格,最大可达900g,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北方。由于漠斑牙鲆雌雄个体差异较大,雌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有一部分鱼苗(大多为雄鱼)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才能长成商品鱼规格。在正常情况下,漠斑牙鲆养殖有很高的养殖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在海南进行该鱼的养殖,经济效益显着。




    5   多宝鱼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


      大菱鲆(Reinharditushippoglossoicles)原产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栖息于大西洋北部海域,是一种底栖性大型名贵比目鱼类,我国于1992年引进大菱鲆进行人工养殖,由于养殖历史较短,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有关病害防治的知识及研究工作处于探索积累中,病害防治常识往往被养殖者忽视。

      大菱鲆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前景极为看好。现就大菱鲆养殖的基本技术、条件要求、主要疾病的预防控制做简单介小结如下。

      一、苗种:大菱鲆苗种购入时体长要在5厘米以上,鱼体色泽正常,有活力,无病害、畸形。

      二、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养殖适宜水温要求在10℃~20℃之间,14℃~17℃水温为快速生长阶段。

      三、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宜盐度在20‰~32‰之间,25‰~30‰较为合适。

      四、水质: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地下海水可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

      五、用水量:根据对大菱鲆的养殖经验,以流水养殖为好。每天换水量至少在5个以上循环,如果水量充足也可成倍增加。

      六、生长速度:大菱鲆生长速度很快,正常情况下从体长5厘米小苗进养殖池计算,7个月即200余天可长到每尾体重500克左右,达到商品规格。

      七、饵料:大菱鲆的主要饵料是以鲜杂小鱼与鱼粉、各种维生素及专用粉末饲料制成软颗粒投喂,饵料越精细,生长效果越好。

      八、饵料系数:大菱鲆习性集群卧底,平时很少游动,摄食量较小,饵料系数在1∶1~1∶1.5之间。

      九、日投喂量:体重200克以内每天投喂3次~4次,体重200克以上每天投喂2次~3次,体重300克~400克以上每天投喂2次,每天投量应是鱼体重的1.5%~2%。

      十、提倡棚养。建温室大棚养殖大菱鲆,投资少、效果好,冬季可保温,夏季可遮阳,使棚内温度保持凉爽,适合大菱鲆的生长。

      十一、清池: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池子应2天清扫一次,防止饵料和排泄物残留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十二、药浴:为防止病害隐患,要求每隔10天~12天对养殖鱼进行药浴,使用甲醛浓度为1∶6000~1∶5000,浸泡1.5小时~2小时。

      十三、充气:养殖池内应连续充气,每3平方米~4平方米可使用一个气石,特别是在药浴期间,更要注意充气。

      十四、主要疾病及预防控制:

      1.弧菌病:这是大菱鲆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症状表现于鳍充血、体表有淤斑、皮肤和肌肉组织出血或肠道发炎等,建议投喂海珍宝拌料进行预防控制,在配合饲料饵料中添加比例为4公斤/吨。

      2.车轮虫病:是常见的寄生原虫,寄生于鳃部和体表,可用杀菌药浸浴杀毒。

      3.小瓜虫病:常见寄生虫病,由于大菱鲆喜底栖群集生活,其粗糙不平的表皮使其受小瓜虫感染的机率增高。同时,养殖密度大,投饵过量,水质过于富营养化等均会引起该病发生,本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以防为主,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强化饲料营养,增强亲鱼体质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建议使用免疫增强剂海珍宝,添加比例为每吨配合饲料添加3公斤,效果显着;同时建议使用渔必得浸泡控制,增强亲鱼体质,浓度为2ppm。

      4.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或多种细菌混和感染引起(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症状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细菌感染导致的暴发型疾病。

      临床表现:摄食下降,活动减弱,体色变黑,腹部膨胀,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均有出血症,病鱼在水体中行动迟缓阵阵狂游;解剖检查可见肝脏变成土黄色、白色。心、脾颜色暗红;胃中无食、肠道有积水,肠壁变薄而透明,心、肝、脾细胞大量坏死,鳃盖凹陷,鳃丝发白呈贫血症,有的肛门微红,大量坏死,并出现色素沉淀。病因:营养失衡。鱼类正常生长及抗病免疫机能需各种营养物质作保障,某一种物质缺乏或过量均会造成相关机能紊乱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是诱发该病的首要内在因素。水质原因及盲目用药:高密度养殖中,饲料常常过量投喂,残料及排泄物增多,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水体中有害物质剧增,加上大量施用各种药物,使水体中致病物质残留严重,形成了防治-用药-残留-发病-再用药的恶性循环,从而严重污染了水质,造成了生态失衡,引起鱼病暴发流行。

      5.链球菌病:病鱼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预防方法:建议每吨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2公斤海珍宝,对链球菌病预防控制效果较好。

      6.假单胞菌病:病鱼鳃盖出血,鳍腐烂,体表形成含有脓血的疖疮或溃疡,易发于夏初到秋季。

      防治方法:①保持适中养殖密度;②用海珍宝与饲料混合,添加比例为2~3公斤/吨。

    6   多宝鱼(比目鱼)养殖技术

      牙鲆俗称牙片、左口、偏口、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它的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我国的牙鲆人工孵化育苗研究始于50年代末,育苗厂家遍布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从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山东的威海、烟台、青岛等地除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外,正在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生产。近几年,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牙鲆“北鱼南养”获得成功并实行了产业化生产。本文是根据我们近几年在牙鲆育苗和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综合成文,供广大水产养殖业户参考。

      生物学特性

      牙鲆属于鲽形目,鲆科,牙鲆属。牙鲆属的鱼类在南、北美洲东西岸较多,而亚洲沿岸只有牙鲆一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罗斯沿岸海区。

      牙鲆仔鱼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7-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4-23℃,最适温度为21℃。牙鲆在13℃以下,23℃以上摄食减少,25℃以上停止生长,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牙鲆为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牙鲆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强,一般养殖时应以4毫克/升为标准。牙鲆是肉食性鱼类,摄食鱼类的种类包括鲲鱼、天笛鲷、小型虾虎鱼、玉筋鱼、沙丁鱼和鲐鱼等的幼鱼及乌贼类。牙鲆的产卵期为4—6月,盛期为5月份,属多次产卵型鱼类,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0—21℃,最适水温为15℃。体长45—70厘米的雌鱼每尾怀卵90—100万粒。

      育苗技术

      1、设施条件 育苗池为容积20-60立方米,深度1米左右的圆形水泥池,循环流水。

      2、亲鱼的选择与蓄养 自然海区的牙鲆雌性性成熟年龄为3-4年,雄性为2-3年,雌雄亲鱼均以3龄以上,体重天然鱼1.6-7.0千克,养殖鱼0.9-5.1千克为好。牙鲆不在产卵期难以鉴别雌雄,在产卵期生殖孔红而圆者为雌性,细长而不发红者为雄性。亲鱼培育需黑布遮光,完全人工光源,光照一般由40-200瓦的白炽灯控制,光照时间为每天8-14小时。亲鱼的放养密度为1-2尾、体重5-15千克/平方米。蓄养期间饵料种类以沙丁鱼、鲐鱼、玉筋鱼等小杂鱼类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天然鱼刚入池时较难适应,必须采取流水使饵料慢慢活动或人工饵料摆动等方式诱食,使之尽早摄食。蓄养期间使用砂滤海水,换水每天循环5-12次为宜。

      3、产卵和采卵 牙鲆为分批成熟、多次产卵鱼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发现产卵后可于傍晚在溢水口外放一小型水槽,在水槽内置80目筛绢网箱,产出的卵随水流入筛绢网箱内,翌日早收集卵子。受精卵子在海水中是上浮的,可将收集的卵子置于小水槽内静置10分钟,除去沉底的坏卵,即可孵化。另可于繁殖季节在海上直接捕捞性成熟的亲鱼,获得受精卵。人工授精可采取干法或湿法授精,授精时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采卵采精前,将亲鱼体上过多的水轻轻擦干,将卵和精液分别挤入干净器皿内,然后先加精液于盛卵容器内搅匀后再加海水搅(干法)或先加海水再加卵、精液搅匀(湿法)。受精卵的运输可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在50×70厘米塑料袋内加入60%-70%的海水(15升左右),可放卵20-30万粒,然后充氧密封运输。运输水温以10—17℃为宜,避免阳光直射,运输时间可达15-20小时。

      4、孵化 牙鲆孵化最适水温为14—17℃,适宜盐度为28‰-33‰。孵化方法可用孵化网箱或孵化水槽,也可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一般为1—5万粒/立方米。孵化期间应微量充气,每天定时清除死卵和脏物。

      5、幼体培育 分为前期幼体培育(从孵化到底层生活阶段的培育)和后期幼体培育(从营底层生活到全长50毫米阶段的培育)。(1)前期幼体培育。平均为1个月左右时间。初孵仔鱼密度为2-4万尾/立方米,体长为13-15毫米沉底期时密度为1万尾/立方米。初孵仔鱼一般经2-5天培育,便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以轮虫为好,投放密度最好5-10个/毫升,每天投喂3-4次。随着生长发育,应及时补投卤虫无节幼体,最好0.2-0.5个/毫升,辅助使用天然桡足类、配合饵料等。育苗初期可用静水微冲气培育,每天定时吸污,并补充新鲜海水,一般前10天可每天换水30%-100%,后期可采取微流水培育,每天交换100%-300%,高密度培育时更应及早流水并加大换水量。控制水温在18-20℃,PH在7.8-8.4,溶解氧在5毫升/升以上。随仔鱼生长,可适量加大充气量。光照控制在500-2000lux。(2)后期幼体培育。培育方法分两种:一种是让变态着底稚鱼直接沉到水池底面进行培育,称为“直接培育法”;另一种是将变态着底的稚鱼移入箱内,让其变态着底于网底,然后进行培育,称“网箱培育法”。放养密度在刚着底时为1万尾/立方米左右,随着生长应逐渐减低密度,至全长30毫米时,可为1000-8000尾/立方米。后期培育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成体卤虫为主。后期培育水温控制在18-22℃。每天换水可控制在300%-400%,当水质污浊和残饵过多时,应及时清除残饵并加大换水量,后期培育中,由于个体间大小的差异,特别是全长在20-50毫米时,易发生相互残食现象,要及时进行分选,分选后按不同规格分池饲养。后期培育50天即孵化后80天,鱼苗全长达50毫米,即可用于养成。

      养成技术

      1、养成设施 养成车间可采用砖石结构墙壁,屋顶采用竹架,竹架结构上盖竹席和油毡纸。水池主要为砖混凝结构,池形八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底面积多为30-80平方米,深1-1.2米。中间排水,可设2-3处进水孔,使池水旋转,将残饵和粪便等集中于排水口以便排出。

      2、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规格整齐,全长达8厘米以上,色泽近似于天然鱼体色,并弃去黑白个体。苗种运输时应避开7-8月的高温季节,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应注意水温、盐度的差。

      3、养成密度 放养密度主要与鱼体大小、水质有关。在良好水质的情况下,可根据放养时间及鱼体重的增加不断降低,一般开始时为800尾/平方米,鱼体重至800克时为15尾/平方米。也可根据鱼体面积和池中放养覆盖面积来计算放养尾数,一般水池中放养面积覆盖率分池时以80%-90%为宜。

      4、饵料投喂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牙鲆专用粉末饲料与冷冻或新鲜杂鱼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使用的杂鱼主要是沙丁鱼、玉筋鱼、竹荚鱼、鲐参鱼及其他杂鱼等,要求新鲜度一定要好,新鲜度差或冷冻时间长的不能使用。饵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提倡使用专用干性颗粒饲料,干性配合饲料营养更为全面,对水质污染轻,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投饵次数和投饵量:稚鱼期每天投喂4-6次。鱼体重100克前后每天3-4次,400克以每天2次。在水温低于12-13℃或高于25℃,鱼摄食不良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药浴时也要减少投饵次数或停饵,特别是药浴前不要投饵。具体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确定,原则上是不能有残饵。投饵时应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摄食量的变化,遵循“慢、快、慢”的投饵原则。

      5、养成水温 牙鲆养成中要特别注意水温,饲养的适宜水温为18-22℃,最好保持在10℃以上。

      6、大小分选 幼鱼全长10厘米以前互残现象仍较严重,常有咬伤,10-20厘米的幼鱼,虽然互残现象减少,但小规格鱼摄食不足,生长缓慢,所以必须大小分选。从8-10厘米阶段一般分选2-3次,10-20厘米视生长情况而定。每次分选以后,为防止擦伤带来的细菌感染,应用福尔马林药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