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土地

网络金融新政策

2016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共同伸向这个曾经野蛮生长的行业,搅动风云。在行业准入门槛变高、合规成本增加以及巨头扩张的压力之下,疯狂涌入的热潮开始退去,妥帖而体面地主动退出成为许多平台在2016年的选择。

    1   网络金融新政策

    1.1   行业将继续深度洗牌

      2016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共同伸向这个曾经野蛮生长的行业,搅动风云。在行业准入门槛变高、合规成本增加以及巨头扩张的压力之下,疯狂涌入的热潮开始退去,妥帖而体面地主动退出成为许多平台在2016年的选择。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预计,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

      预计,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和重整还将继续发酵,在监管政策进一步落地和市场竞争加剧下,大批中小型平台将会倒下,用户人群将会向大型合规平台集聚,最终行业将走向健康有序化发展。

    1.2   养老金融或将成新风口

      在行业发展早期,许多所谓的“风口”存在时间都很短,由于准入门槛低,每一个机会出现后都有许多平台一拥而上,将一片“蓝海”瞬间厮杀成一片“红海”。不过即便如此,互联网金融行业依然还会有新的发展机会。

      笔者认为,继消费金融之后,养老金融或将成为又一个万亿级市场。根据了解,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超过2亿的国家。数据还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06%。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养老金融作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但从现阶段看,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养老储蓄为代表的传统养老金融服务依然处于主流地位。目前,我国市场上为未退休人群提供的养老储备型金融产品,以及为退休后人群提供的金融服务,均十分匮乏。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在养老金融这片领域将大有作为。

    1.3   金融科技迎来爆发期

      当前,金融科技十分火热。相比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这个词更聚焦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并强调它们对于提升金融效率和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虽然此前行业内对于金融科技的使用程度,包括大数据真正发挥效用的能力一直有所质疑,资本与创业公司的迅速涌入也有“泡沫”嫌疑,但这些并不能掩盖金融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的趋势。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些金融科技企业完成前期的数据积累和初步磨合,下一步就是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科技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资产的获取、风控、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金融科技能力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不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合规二字将会始终贯穿今年的行业。在合规方面,亦有多家平台走在了行业前列。近期,笔者获悉,深圳互联网金融平台财蜂发财树宣称,已经与相关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技术对接协议并已进入到技术对接阶段。未来不久,其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将会正式上线。

    1.4   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五大趋势

      趋势一:监管趋严,合规发展既是主基调又将成为先发优势

      回望过去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日渐趋严,形成了“中央统筹、行业自律、专项整治”三大行动体系。这三大行动体系从监管政策、民间自律、专项突破三方面各自发力。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务院到地方金融办,形成了一个全国布局,深及各部委、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的监管网络,令整个行业震荡不安。

      可以说,作为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重要阵地之一,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年走得并不平稳。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已经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准则:平台唯有合规,才能长期发展。

      如果说2016年是监管政策颁布期,那么2017年将进入一个具体执行期,各种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都将加速行业洗牌。因此,2017年,“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主基调,也将成为其先发优势。率先完成各类监管的合规整改,就意味着能抢占行业先机。

      趋势二:距离寡头垄断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一方面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将因不符合监管要求而被市场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资金存管系统、信息披露制度、平台限额等合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平台的利润空间。2017年,整改过渡期之后将迎来具体执行期。有些平台会选择主动退出互金行业,或者选择转型。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也会导致一些平台相继倒闭。

      实际上,在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中度已经提升了很多。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

      从2016年网贷行业集中度数据及走势来看,P2P网贷行业离寡头垄断距离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相信这种趋势在2017年会变得更明显。

      趋势三:90%的平台会死,行业内平台相互并购将成为趋势

      2016年,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备案制等合规要求无疑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道硬性门槛。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30日,已有17省市的107家P2P网贷机构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这在全国网贷平台6257家中,仅占1.7%比例。

      而另一方面,20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工商局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要求已设立的网贷平台,依据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完成分类处置后再行申请备案登记。这种备案制其实是代替了以往的牌照制。而从数据来看,截至目前,通过备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占比不足1%。因此,在2017年,仅凭这两项合规要求就会将90%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淘汰出局。

      事实上,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诸多并购案例。而在2017年,互金行业监管趋严,竞争加剧,一些小的平台要想继续生存下去,会选择投靠大的平台名下,而一些大的平台则会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扩大自己的业务范畴,实现多元化经营,进而壮大平台自身实力。因此,2017年,互金行业内平台相互并购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迎来集体转型期

      2016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规范不断出台,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原有做法似乎走入死胡同,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纷纷寻求转型、升级,核心目标是收缩个人信用类借款战线,准备彻底摆脱P2P原始标签。

      当然,热闹的转型背后,既有互金平台的身不由己,也有主动而为。除了“监管加强”这一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外,不能获取核心征信数据是一些平台收缩信用贷的重要原因之一。互金平台能够读取的信息有限,只能读,不能写,这样不能让“老赖”的违约成本最大化。

      因此,很多平台选择在现有用户群体基础上,挖掘他们的新需求,开发新的业务,向消费金融、汽车众筹等领域发展。2017年,我相信互金平台谋求集体转型将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类似于资金存管系统、备案制等要求,绝大部分平台都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些合规整改,只有通过转型来绕过去。

      趋势五:数据驱动未来,科技金融迎来大发展

      2016年,区块链、科技金融等概念广受互金行业关注,各大平台跃跃欲试。它们一方面希望借此概念炒作平台自身,另一方面以此摆脱P2P标签。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区块链等,当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行业洗牌期之时,科技显然已经成为业内机构的战略核心。

      实事求是地讲,区块链、大数据征信这些都将会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推手,

      2017年,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互金平台将会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此突出平台自身优势,加强其行业竞争力。显然,区块链、大数据风控、大数据征信这些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因此,科技驱动未来也将成为互金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体而言,2017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依旧面临“大考”,将是用“合规”对行业进行洗牌的一年,也是革故鼎新的一年。进入监管后时代,互金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期,行业将更为健康的前行,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合规平台运营以及投资人理财环境来讲都是利好的。未来,行业也将会由事件驱动、政策驱动逐渐发展至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新格局。

    2   2017金融新政策

      预计2017年M2增长11.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5%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降杠杆政策推行
      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7年,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抑泡沫和金融降杠杆等影响,货币信贷进一步扩张可能性较小,整体将稳中趋缓。

      考虑到股市进一步企稳,债市回调压力加大但幅度较小,这将使得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过程中作用进一步增大,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基建投资进一步发力、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等影响,信贷结构将较2016年有所改善。

      第一,非金融企业贷款需求回升。近期出现了工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好于预期的苗头,尤其是民间投资触底回升,这一增长势头将延续至2017年,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回升。

      第二,基建投资融资需求仍然较大。2017年,预计宽财政将进一步发力,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放缓。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将在2017年进一步降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销售放缓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回落。预计2017年M2增长11.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5%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左右。

    2.1   流动性或延续阶段性紧平衡

      利率低位窄幅波动
      2017年,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货币市场的扰动因素较多,预计资金价格将窄幅波动,流动性或延续阶段性的紧平衡态势。

      从国际来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将加大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同时,美联储走上加息通道,美元阶段性走强将使得短期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市场情绪变化和跨境资金流动将会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抽离。

      从国内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影响:一是为应对债市高杠杆、资产价格泡沫化等问题,货币政策将延续更加注重降杠杆、防风险和稳汇率的思路。近期中长端利率抬升,显示市场对未来流动性预期更趋谨慎。二是针对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引发的流动性缺口,有关部门仍将慎用降准。以MLF为主要渠道补充基础货币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将持续加大资金到期压力。三是宏观审慎评估(MPA)全面实施等监管因素,也可能加大市场流动性和资金价格的波动。但是,也要看到,随着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期限品种的丰富,其预调微调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央行与市场的沟通日益加强,货币政策意图的透明度不断提高,稳定市场预期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随着利率走廊机制的加快探索和完善,相关部门的利率调控能力将不断增强,预计短期利率波动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冲击。

      回调压力加大
      债券市场收益率易升难降
      2017年,考虑美元走强趋势不会变化、中国货币政策温和降杠杆意图,预计市场流动性较2016年将偏紧。即使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态度不变,但更多是通过MLF等渠道增加资金供给,投放的资金成本较高,制约利率下行空间。

      与此同时,考虑到经济企稳信号继续增加,通胀预期也比2016年明显,这也加大了利率上行压力。此外,监管趋严会对机构配置债券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政策包括《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限制质押式债券回购业务加杠杆空间和表外理财未来或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中的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等。但债券市场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第一,经济弱势增长局面难以根本改观,利率债仍将是低风险偏好资金抱团取暖的避风港。第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债券市场国际化纵深发展,国际投资者配置债券的意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债券产品创新继续提速,有利于将资本引入债券市场。2016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通知》,推动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2017年相关政策会加速落地,有利于各类资本进入债市。综合来看,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易升难降,信用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

    2.2   股票市场将呈窄幅震荡

      小步上行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产业、新行业加快形成,基础设施继续加码,将成为股市上行的重要驱动因素,股票市场面临比2016年更好的机遇。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难改弱势格局,企业盈利难以根本改善等影响,整体而言将延续窄幅震荡、小步上行走势。一是大类资产轮动将改善市场资金环境。债市、房市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与之相比股市估值则较为安全,距离历史高位仍有一段空间,资产轮动将成为股市重要动力。二是“十九大”将打开改革红利的想象空间,提振市场信心。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促进新消费、新产业、新供给等热点轮动。

      但是2017年股市也难以形成趋势性大幅上涨行情。一是总体货币环境仍然坚持稳健导向,流动性处于紧平衡,对股市有托底作用但没有推升动力。二是企业盈利难以像2016年一样出现超预期改善。三是修复市场微观结构仍需较长一段时间。从2015年异常波动到2016年年初快速回落,在微观结构上使得大量投资者集中套牢于狭小区间内,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市场活跃期、乐观投资者充分入场才能修复市场结构。

    2.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温和下行

      市场作用将更加突出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不会出现持续单边贬值,汇率或将保持宽幅双向浮动。一方面,2017年美联储或将延续加息步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承压。同时,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欧、日等经济体复苏态势不明朗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特朗普新政能否明显提振美国经济,进而加快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存在不确定性。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阶段性消化,美元指数将呈现双向震荡态势,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也会随之阶段性减小。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能力的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料不会出现大幅度单边贬值。

      从中长期来看,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贸易顺差较高以及外汇储备充足等背景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同时,人民币正式纳入SDR提振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将有助外汇市场供求改善。这一系列因素将支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