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土地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定义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农业”就是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


    对农业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互联网+农业的作用

    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近来,一张流传于网上的照片,直观地展现了各大电商在农村的布局:某村庄房屋的外墙上,两幅巨大的墙体广告“针锋相对”,一边是“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另一边则是“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各大电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看重的无疑是“农产品网上卖”的巨大市场空间。

    互联网+农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种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适量、采摘是否科学……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互联网+农业于农企而言,是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存在让农企根据销售来组织生产,相当于对产业链全要素进行重组,这让“靠天吃饭”的农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则将倒逼着农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树立起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


    “互联网+”三年方案有新成果

    2015年上半年,八部门联合印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涉农信息综合服务等平台的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农业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契机,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圈子里流传开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自媒体未来的农业商机尽在于此。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江西瑞金考察万亩脐橙基地时,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互联网+”建立果品安全追溯体系,通过网上销售脐橙,使果农收入大幅提高。李克强肯定道,“互联网+”不仅提升了赣南脐橙的品质,也为整个产业“插上了翅膀”。2017年7月,李克强总理考察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众创田园,得知几位创业者用手机应用把农业科技送下乡,把农产品送进城,称赞他们是“互联网+农业+扶贫”。

    今年6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要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使亿万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更好对接,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新型就业和增收渠道意义重大。他还明确表示,在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市场监管。“宽带网建设、物流网络建设、冷冻冷链仓储建设,这些与‘互联网+农业’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政府都要予以支持,让这个新产业更有竞争力地发展。”

    7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基础设施打下的牢固基础。2017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到了96%,每百户拥有的手机量超过300台。屈冬玉称,“互联网+”加农业农村,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就是农产品出村,帮助农民把优质合格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出村卖到城市来,即所谓“农产品上行”——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化,还有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要确保农产品出村,出得来、出得好,而且要出得好价钱。他提到,政府也在利用电商推介各地特色农产品,因为电商的特点是动员能力快,定位精准。

    近年来,已有14个省市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商模式,在42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2017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农村网络零售额去年底达到了1.25万亿元,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千亿元大关,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另外,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农业农村部最近几年组织了9个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发布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建设试点,2018年前不久,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现代农业技术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农机精准作业。不久前,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的收割机都有GPS或者是北斗卫星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大田种植中,集成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效益每亩增加210元。

    目前,全国大概有60万个村,其中有20.4万个村已经建立了益农信息社,预计未来两三年基本全覆盖。2017年,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2万亿,各种创意农业、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让农民分享增值的收益,这些都是“互联网+”催生出来的。“农民是需要培训的,手机在农民手里不仅仅是生活资料,更是生产资料,可以了解外边的世界、市场的需求及新的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诊断动植物疫病病害,所以它是‘新农具’。要加强对农民手机应用的培训,这个事看似很小,但是影响深远。”屈冬玉表示。


    【案例】

    “互联网+农业”带动更多农产品出村

    “今年,村里枇杷产量近150吨,我们有40%的优质枇杷通过‘网上枇杷节’卖出去了。”四川仁寿县文宫镇飞跃村64岁的村民徐友坤高兴地说。

    徐友坤所说的“网上枇杷节”,是仁寿县近年探索的“互联网+农业”农产品销售新业态。今年在枇杷上市时节,当地举办第十八届枇杷节暨第四届京东网上枇杷节,让农民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呈现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的格局。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400亿元,同比增长53.3%。


    “农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有效带动了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同时还突破了时空限制,带动了偏远贫困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说。


    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农产品出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屈冬玉告诉记者,传统的电商是通过互联网把工业品、消费品送到农村,而对乡村振兴大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到城市。


    为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加强农村网络宽带、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较为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标准化和商品化程度不足,以及生鲜产品对物流要求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出村的效率。当前各地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积极发展产业电商,有效带动更多农产品出村。


    发展产业电商,就是将电商的产业链向前延伸到农产品生产端,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轨道,从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就开始介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从而更有效地管控农产品质量风险。也可以将农产品产业链向后延伸,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如果能够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则会获得更大收益。


    作为农村电商的“国家队”,供销总社下属的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在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尤其是农业生产服务,大力发展产业电商。公司总经理丁璐介绍说,随着土地、种植、采摘、初加工、运输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建立、控制和不断优化,能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的解决方案。今年该公司重点围绕农特产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线下体验店等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在重点地区投资具有资源掌控能力、品牌打造能力、盈利前景好的重点项目。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推动“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各领域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互联网+合作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是由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和生产者参与经营,依托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信息服务助农“种对、卖好”,技术服务助农“高产、高效”,购销服务助农“省钱、赚钱”的互助经济组织,消费分红,入股创业, 谋求成员共同利益, 服务成员增收致富。

    可以看出,“互联网+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来农业的大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