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土地

重庆新农村建设政策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有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8124万km2,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4个。

    1   重庆新农村建设政策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有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8124万km2,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4个。全市总人口32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00万人,占总人口的73%;少数民族175万人;三峡移民动态搬迁人口103万人。重庆属东亚内陆季风区,地貌结构复杂,地势起伏大,地形多样,山区和深丘占全市幅员面积的70%;常用耕地138147万hm2,人均耕地0.057hm2。

    一、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的现状与成效
      党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开创了重庆农业发展态势好、农村面貌变化大、农民得到实惠多的可喜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也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1   (一)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近年来,重庆农业虽连年遭遇自然灾害,但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是直辖前的2.9倍;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是直辖前的1.8倍;实现农业总价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净增635元,是直辖前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上年增长22.11%,是直辖前的2.4倍,创下直辖以来历史新高。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达到1148万t,比上年增长26.4%;肉类总产量178.4万t、禽蛋总产量39.2万t、奶类总产量8.6万t、蔬菜总产量890.5万t、水果总产量154.6万t、水产品总产量25.1万t,分别比2003年增长23.9%、35.6%、53.6%、13.9%、89.2%、25.3%。

      1.2   (二)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近几年,重庆先后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市农林牧渔业结构由2003年的63.9:2.7:30.9:2.5调整为2007年的53.6:4.8:38.1:3.5。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结构比重由2003年的80.6:19.4调整为2007年的72.9:27.1。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内部要素资源的配置,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目前,农村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2003年的75.9:16调整为2007年的59:15:26。农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生猪、蔬菜、柑橘等支柱产业和竹木、蚕桑、中药材、草食牲畜、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大提升了全市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6617万hm2;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0%,粮油产品优质率达到50.8%,分别比200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1.3   (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强化

      重庆坚持把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解决了一大批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生态能源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问题。几年来,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6918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014万hm2,分别比2003年增加10%和20%;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到0.49,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到0.42。解决了289.3万人饮水困难和122.7万人饮水安全,400多万农村居民彻底告别了“水荒”。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km,所有乡镇和85.7%的行政村实现通公路。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2万口,农村沼气适宜农户普及率达29%。大足县古龙乡建成了市级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乡,村村通水泥路,家家通硬化人行便道,户户用上自来水。

      1.4   (四)农村社会事业逐步改善

      开展新农村建设几年来,重庆农村社会事业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提前实现教育“两基”目标,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新建改建农村寄宿制小学近600所,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200多所,为388万学生免除了学杂费,40多万农村家庭困难女童实现了零缴费入学。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万村书库”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继续推进。配套建成村文化室2000多个,10323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贫困农民70.19万人,解决了11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加农民合作医疗的农民1807.17万人,参加率达76.88%,45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建改建农村五保家园800多个,4930名散居五保老人相继入住。

      1.5   (五)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新农村建设激发了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促进了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以及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污染治理示范,重点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8.27万hm2,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82万座。2007年,全市新建改造农房13.4万处,新修废物处理场所3129处,在30个区县实施了“一池三改”项目。7个区县被纳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点。直辖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59万hm2,义务植树6.5亿株,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比直辖前增加了12个百分点。2000年在全市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累计完成工程任务105万hm2,极大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各区县也纷纷加快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和农村绿化美化,农村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脏乱差”现象有了较大改观,建设了一大批绿色小康村。武隆县通过开展“十星级农户”和“十星级党员户”的评比活动,农户改坝、改厨、改厕率达到100%。


      1.6   (六)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

      重庆直辖十年来,实行市对区县直管体制,没有中间层,充分地发挥了土地、旅游、能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综合优势,促进了各类要素的有效配置。先后出台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试行)》,积极发展各类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各区县纷纷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约21.6万hm2,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16%。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作为全国8个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省市之一,2005年,市里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目前,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全市农村学校已基本上收,做到了县级管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日趋完善,2007年,全市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最低保障标准,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214元。目前,2003年以前的“普九”义务教育负债基本化解完毕,得到了国务院、国务院综改办和财政部的肯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的要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7   (七)农村扶贫救助成效显著

      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显著下降。2007年,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97年的366万人,下降到50.4万人。绝对贫困的发生率由14.95%下降到2.1%。与此同时,贫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该市1500户特困村农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重庆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9元,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的差距逐步缩小。此外,特困村农民从惠农补贴政策得到较多的实惠,家庭非经营收入较快增长,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等适用的生活设备也逐渐进入家庭。完善农村地区调解网络,开展了“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全年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025起,依法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   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1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双溪桥镇位于XX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目前存在的问题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2.2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文章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

    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今年粮食经济作物规划面积6202亩、粮食总产2356吨,比xx年年总产2301吨增55吨。

    2、苎麻生产依托镇龙头企业,新发展优质苎麻示范基地110余亩,麻苗由村提供,对发展苎麻大户购买苎麻剥打机给(秘书部工作计划)予一定补贴。

    3、蔬菜生产在本村5、8组建蔬菜基地12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并选派10人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4、发展养猪业计划发展牲猪年出栏20头大户8户。

    5、发展养鸡业依托温氏集团,由农户选好基地、建好鸡舍,达到要求,和服规格的由村牵头办理小额贷款,全村力争年出栏2万只大户5户。

    6、水产养殖全村拥有水面面积350亩,xx年年规模养殖100亩,20xx年新增养殖面积120亩。发展养虾、蟹大户5户。

    7、林业生产利用荒山、荒地、荒坡、荒坪等资源,抓好百株万户工程,全村计划植树2.5万株,泡桐繁育基地300亩,泡桐栽植基地3个,面积达800亩;林浆纸项目基地3个,面积400亩。

    2.3   三、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建设工程加强水利设施,逐步解决水利死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由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疏通和清污六号支渠,解决了4至8组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全年新建和维修塘堰8口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道路硬化工程20xx年已硬化6个组的道路共3.8公里,20xx年计划硬化10和11组道路2公里.

    3、沼气工程20xx年全村五改三建已有70户用上沼气,11年计划新增100户用上沼气。

    4、村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综治、计生阵地和村支部阵地建设,以及周边环境及新农村绿化建设。

    村容村貌建设

    解决本村9组45户路灯的安装,启动亮化工程;做好清洁家园工程,以谭家咀为模范,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形象,树立新农村新形象。

    社会事业建设

    搞好新型农家书屋工程,满足人民学习知识的要求,做好新型科技农民;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加强全村卫生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村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文章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的全面公开,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选举村民代表10—23人,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5—7人的村务管理财产小组,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2、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村”建立公安与联防队为主的专防队伍,加强基层巡逻分队工作,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析。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让全体村民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制、推进法治进程

    3、精神文明: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倡导“五讲四美”,村民之间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

    4、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公推直选,广泛开展主主评议,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运行机构,加强群众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健康发展。

    2.4   四、规划建设投资概算


    今后5年需建设的项目为:一是全村自来水安装,共需300万元;二是张天甲、阮香、谢黄道、潘福、新屋王方、张午门、清塘刘、黄土刘这八个组长达8公里的通组公路,以每年4个自然组的规划建设,11年动工,20万元/公里的标准,共需170万元;四是环境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明年动工;五是沼气池建设,以每年150户的建设速度,加强沼气池的清洁能源建设,共需100万元;六是全民信息化工程建设,共需电脑30余台,合计15万元;七是养鸡业扩大规模,以10户/年,五年共增加50户鸡农,年产鸡2万只,共需资金500万元。

    2.5   五、规划建设组织领导


    规模建设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督办抓,由镇领导成立专班组织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抓,分管党委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村干部落实抓,加强领导,层层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扎实推进整体规划建设的进程。

    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