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改出成效,2015农改大事件盘点

聚土网 2016-01-14 11:02
摘要:2015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出炉

日前,经过评选,2015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出炉。这十件大事分别是:


1、省委一号文件发布,聚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5年3月18日,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文件遵循中央精神,强调要以转方式为主线,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适应新常态,确保延续农民增收好势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美好家园,是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全省“三农”工作的重要纲领。

为确保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一号文件首次以附件形式将112项重点任务分解到69个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随后,省委、省政府发出《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梳理出21项惠农富农政策,向全省农民广而告之。年中和年底,分别对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调研。


2、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为加强对全省“三农”工作领导,2015年8月18日,省委成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中央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全省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全省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完成省委交办的有关农村工作的其他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委。

省委成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需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整省推进,小岗村18位村民代表喜领首批证书

2015年7月8日,省政府在凤阳县小岗村举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仪式,并向18位村民代表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这标志着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是中央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突破口。2014年,安徽被国家列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3个整省推进试点省之一,当年启动了20个首批试点县。2015年新增65个试点县,其余县区下半年陆续启动。截至目前,首批试点县已进入颁证阶段,新增试点县进展有序。全省确权面积5246.9万亩。预计2016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


4、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启动,加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2015年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会议决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其中之一。这是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举措。

省政府组织制订了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暨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工程实施列入了重大决策督查内容。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安徽省将着力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5、省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为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 2015年12月1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农业部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此举标志着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合作备忘录,省部双方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八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建,探索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安徽农业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半年已确定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安徽省全面组织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等五大示范行动,并陆续制定并实施了五大行动的子行动。


6、粮食生产 “十二连丰”,科技创新成有力支撑

2015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跨越700亿斤新台阶,实现“十二连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省粮食总产707.6亿斤,比2014年增加24.5亿斤,增长3.6%;综合平均单产35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2.1公斤/亩,增长3.5%。

专家分析,安徽省粮食实现“十二连丰”,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去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提高到60%,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0.8%提高到71.5%,高于全国8.5个百分点。大田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进一步推进。启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开展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建成300个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和705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优质专用品种、新型肥料、绿色防控药械等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


7、试水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全国首家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挂牌

2015年,安徽省被财政部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省。省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选择宿州市埇桥区、怀远县、临泉县、凤阳县、金寨县、广德县等6个县区试点实施。

试点县区合并种粮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80%农资综合直补三项补贴资金,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调整部分农业补贴资金,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专用粮食绿色生产。2015年12月28日,全国首家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


8、合肥农交会突出要素有效对接,“互联网+”农业风生水起

2015年9月12日至14日,第七届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举办。本届交易会重点打造展示展销、项目合作、要素对接、国际交流、智慧农展等五大活动平台,新增“互联网+农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现场对接等内容,成为本届交易会的突出亮点。交易会共签订投资项目289个,较上届增加97个,投资金额968.4亿元;现场销售额3598万元,比去年增加1643万元;签订贸易订单5729份,金额109.29亿元。19家龙头企业与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约,签订贷款金额61亿元。农业高新技术产学研展示对接活动汇聚400多项新成果、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对2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面对面培训。农交会举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高端大讲堂报告厅座无虚席。

在着力打造农交会等线下交易平台的同时,安徽省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将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等先进生产要素引入传统农业。2015年,全省有97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产品电商营销,全年交易额达到17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倍。


9、率先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壮大

2015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联合体培育工作,力争到2016年底全省各类联合体达到1000个。安徽省成为最早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省份。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和利益的紧密联结,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培育联合体,有利于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截至目前,全省各类联合体已达到900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带动力最强的生力军。同时,安徽省经过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3.2万个和6.3万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922家,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8万个,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5万人。


10、农民收入十二连快,增幅居中部地区前列

2015年,安徽省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增长预计可达10600元,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幅,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部门公布,2015年前三季度,安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7.2元,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首位;同比名义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比2.45:1,低于2014年2.50:1,低于前三季度全国平均水平2.83:1,在中部六省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