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稻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水稻采购需求

聚土网 2018-09-06 13:49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为水稻病毒病,可危害水稻及大、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的部分省市.近年来,在台州、衢州和金华等地的水稻、玉米,特别是杂交晚稻发生较重,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

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为水稻病毒病,可危害水稻及大、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的部分省市.近年来,在台州、衢州和金华等地的水稻、玉米,特别是杂交晚稻发生较重,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

症状识别

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水稻苗龄越小,感病越严重.①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②分蘖期发病,表现为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③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发生规律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传毒的病毒病,其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危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第二、三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故玉米对该病毒再侵染作用不大.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

黑条矮缩病田间危害状-植株明显矮化


如有水稻采购需求,点击红色字体与我们联系,采购农产品,就上聚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