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改革大势 邹平美丽乡村建设激活“新六产”

聚土网 2017-06-27 10:41
摘要:“沿着蜿蜒起伏的黄河大坝骑行,一路倾听母亲河耳语,一路欣赏美景,身心会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放松。”骑手李辉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沿着蜿蜒起伏的黄河大坝骑行,一路倾听母亲河耳语,一路欣赏美景,身心会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放松。”骑手李辉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骑行码头”成了骑友盛赞的经典线路。5月底,滨州市首届“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活动在黄河大堤上举行。来自全市的3支骑行队伍、100余名骑手,从滨州出发,在黄河长堤上演速度与激情,经过邹平县台子镇,顺利抵达码头镇。骑友们期盼“沿黄骑行大赛”早日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性经典赛事,成为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一年一度的狂欢和大美邹平、大美滨州的亮丽名片。

“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


“村村是花园、处处是美景,都是乡村旅游的好地方。”台子镇宣传委员李秀华介绍道,该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大力发展黄河水利旅游和休闲采摘旅游,全力建设黄河风情小镇,争创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目前,台子乡村美丽,黄河大堤两侧香草满地、牛羊成群,胡楼闸水利工程大气磅礴,黄河风情小镇轮廓清晰显现。


近年来,邹平县码头、台子、孙镇、九户等北部沿黄、平原乡镇,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各类采摘园、生态园、观光园,包装黄河沿岸、万亩枣园、十里荷塘、无花果、海棠园等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观光线,推进沿黄休闲游、美丽乡村游、文化体验游、民宿亲子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打造 “绿水蓝天景美”城市后花园。好生花卉、黛溪黄山水杏、长山山药等也积极与旅游相结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形成诸多“新六产”增长点。


“新六产”的风生水起得益于邹平扎实的美丽乡村建设,而内生动力则来自于村级收入的稳步增加。明集镇段桥村是一个4360口人,耕地面积7300余亩的大村,但村集体年收入却不足10万元。近年来,该村转变思路,顺应农村改革发展大势,稳步推进土地流转,2016年全村土地流转完成,7300余亩耕地被57户种粮大户承包,大片耕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水土肥一体化等管理,规模效益初现。土地流转后,经过土地整理和规模化经营,段桥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10万元。


像段桥村一样,明集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辖区内36个村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实践。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制定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出台土地流转办法,让土地流转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构建土地流转工作平台,成立土地流转工作招标小组,建立流转双方信息资料库,加强土地流转风险防控,三是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为种粮大户提供服务。目前,全镇6.1万亩耕地,已经流转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4%,土地流转从面上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催生了一大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该镇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

无独有偶。焦桥镇牛家村抢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机遇,规划建设新社区,旧村整体复退新造耕地540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260亩,获取上级资金1.3亿元用于社区建设。去年全村14栋楼房全部建成,村民整体搬迁,村民变居民,迎来了崭新生活。村里将2000亩耕地进行流转,每年可给村里带来28万元的收益。村党支部书记邵春峰介绍,村里利用村内现有资源,规划建设牛家村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围绕袁紫兰后花园内的重点保护文物太湖石、旧村古树风情、民间传说等人文内容,精心打造八大特色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区。


土地流转的稳步推进,破解了村级集体增收难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邹平县以村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村内道路升级改造和村容村貌“三清”、“五化”治理。既不“涂脂抹粉”,又不大拆大建,而是依各村特色还原乡亲、乡情、乡景,引导各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各村传统农耕、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村庄主题,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特色,风格独立、鲜明的美丽乡村。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家园建设,以“乡亲、乡情、乡愁”为主题,深入挖掘片区内革命历史文化、乡风道德文化和农耕民俗文化,打造党建教育基地,建设农耕民俗、家风家训等主题广场,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阵地,努力打造村级增收“试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新六产“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