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搭乘“信息化高铁”急速发展

聚土网 2015-04-13 16:48
摘要:河南省农业搭乘“信息化高铁”急速发展,林地流转,林地,农业资讯
 河南省农业搭乘“信息化高铁”急速发展
 
现在的生活,都说是信息化的时代,什么东西都离不开网络的发展与支持,或者来说你的频道已经离不开网络。比如说,很多人都是上网来交易,想把自己的林地流转出去,想在网上购买蔬菜等等,不用出门,有网就可以解决。
 
  如今,河南省与“土”打交道的农业,也开始站在了时髦的“互联网+”的风口之上,并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态。
 
  12316让农技服务更贴心
 
  春季是市民到户外踏青的好季节,也迎来大棚采摘的黄金期。但最近永城市侯岭乡农户老李咋也高兴不起来,他种的15亩大棚草莓长势不好,个体小,口感差,部分果实出现畸形。
 
  “拨打12316农业服务热线咨询,郑州市农业专家乔小金告诉俺用什么药、怎么管理,很快就好起来了。12316是俺们种田的好帮手!”4月12日,老李高兴地说。
 
  12316“三农”热线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主要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截至目前,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681.4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324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380人次以上,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难题。
 
  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薛红说:“近两年,我省把12316成功植入各乡镇的信息服务站和区域农技推广站,让农技服务更贴近群众,服务更方便。”
 
  大田生产用上物联网
 
  以前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还辛苦;如今则是科学种田、电脑远程控制,省心又省力。
 
  今年漯河市郾城区的春季麦田管理,水肥一体化耦合机大显身手。漯河市农技推广员刘社芳介绍,农技人员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只需坐在农技区域推广站内轻点鼠标,就能控制水肥的开关和施用量。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比大水漫灌和撒肥节省15%左右的资源消耗。
 
  鹤壁市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大田生产更是用上了物联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实现了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域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农技人员通过电脑,就能监测到几公里外大田作物的生长情况,系统观测范围在10厘米至1米,连作物叶面上的虫卵都能看到,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
 
  省农科院曾对“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项目示范区小麦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26公斤、节约化肥成本30元。鹤壁市建设大田智能物联系统后,农业信息化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15%以上。
 
  电商平台助农民“买全球、卖全球”
 
  事实上,信息化不只助力我省农业生产,在便捷服务农民生活方面也很给力。
 
  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益农信息社,是一家依托北徐庄村购物超市建起的信息服务站,货架上摆满了农资及生活用品。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介绍,农民可以通过触屏电脑和手机APP客户端查阅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业生产技术。此外,信息社打造的电商平台,能让农民网购到生产生活用品,也可以在网上出售特色农产品,缓解农民“卖难”,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近年来,全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让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目前全省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727个,培训信息员1100名,提供公益服务160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120万人次、涉及金额615万元,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80万元。“未来3到5年,我们将力争实现全省行政村信息服务站‘村村通’。”薛红说。
 
  除了村级信息服务站,全省各地农业企业及农民合作社,也纷纷试水电商、微商等流通新业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河南万庄化肥集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联系国内大中型农资企业近100家,建立乡镇网商近3000家,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最近,扶沟县与全国最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一亩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开始试验“互联网+蔬菜”的融合创新销售模式。

      借助网络,让更多闲置的林地资源,飞速的运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