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标准农田?从哪些方面体现“高标准”?

聚土网 2016-01-23 15:51
摘要: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和体现方式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在这个定义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意见:科学的高标准,不仅是高标准建设,同时应该包括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按照“三个高标准”建设、管理和使用基本农田,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为什么把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提到这么高,实际上是向耕地管理以数量为核心的时代告别,今后的耕地管理将更加关注耕地质量也就是产能要素。


  那么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农田高标准化呢?

      高标准基本农田应具备以下五个性质:


  第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实际上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没有农田整治,就没有现代农业。要解决现代化的装备、技术的可进入性、有效利用问题,首先就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第二,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发挥组织效应。只有高标准基本农田才能实现耕地的集中化、规模化,打破现在的零星分割问题,包括自然分割、制度分割。


  第三,有利于实现农民的有效需求。农民本身也不愿意在零星分散、路渠不通、机械无法使用的土地上耕种,他们对科学技术、现代机械装备的需求不能得到真正实现,作为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


  第四,有利于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只能在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个平台上实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具备了硬条件,才能使差别化的社会服务到达田间地头,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五,有利于体现现代农业区域特点和农产品品牌价值。例如,前些年河南豫北原阳大米品质很好,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近年来种植规模、品牌影响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农田整治跟不上,田块分散、无法流转、社会化服务滞后。相比之下,享有“中国绿色大米之都”美誉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的大米品牌、规模越做越大,原因在哪里?经过几年的土地整治,当地80%以上耕地是水田,旱能灌、涝能排,收成自然有了保障。相比靠天吃饭的“帮忙田”,这才是稳定的、可靠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