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第一村”的窘境

聚土网 2015-03-26 09:45
摘要:“胡萝卜第一村”的窘境,土地出租,土地流转,土地新闻
  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乡新农村记者看到,上万公斤的胡萝卜在村内滞销,而且有不少开始长芽,再卖不出去就得扔。贫困户钟伟看着自己家堆满窖的胡萝卜直挠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乡新农村因其盛产胡萝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胡萝卜第一村”,与之成为对比的是,尹家乡同时也是网上有名的“胡萝卜销售第一难”。地窖里近2万多斤的胡萝卜不少已经开始长芽却迟迟无人问津。
 
  上网告急!为了解决村里的窘境,沈北新区有关部门帮村民忙着上网发布求购信息,通过微信等方式开展了“爱心大团购”活动。辽宁服务业主管部门也启动了应对机制,积极组织省内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赴现场采购胡萝卜。新农村党支部书记佟家文说:“没想到咱沈阳人这么热情,超市和各单位食堂纷纷前来‘爱心采购’,3月份以来已经卖出去200多万公斤。”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胡萝卜第一村”的“卖难”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07年和2012年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只是今年问题更加突出。光靠“献爱心”能解决长久之计吗?
 
  就在新农村里,村民段立权却做着给外地胡萝卜“美容”和冷藏的生意。他说:“这一车车装的都是福建发来的新胡萝卜,人家的胡萝卜一根根又立整又干净,到批发市场都能卖到每公斤3元,可咱村的胡萝卜0.3元一公斤都卖不动。我曾给咱村做过销售代理,知道咱村的胡萝卜好吃又有营养,可惜卖相不佳,加上前些年村民‘萝卜土地出租快了不洗泥’的短视做法伤了代理商。”沈阳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印证了这种说法,他认为这两年频繁出现“卖白菜难、卖萝卜难”,都和农民传统种植的惯性有关,不看市场变化,不问销售渠道,不善产品升级,因此经不起气候灾害和价格周期波动。
 
  胡萝卜种植大户佟希信也盼着改变。他家5个纵横过丈的大窖里堆积如山的20万公斤胡萝卜,一根也没卖出去。因为村里说了,有来“献爱心采购”的,就让贫困户先卖。佟希信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租金1000元,加上胡萝卜种子、人工费等费用,成本得2500元左右,随着去年天旱胡萝卜减产,每公斤胡萝卜成本价就要0.8元。“现在基本是给钱就卖!”佟希信心里上火。他说,今年可不能再这么种了,要是发展订单农业该多好,他情愿多花钱施有机肥,确保胡萝卜的品质,卖上好价钱。
 
  佟希信和沈北新区政府副区长张文国想到一块去了。张文国认为发动各界“献爱心”只能解一时之渴,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调整土地流转种植结构是根本出路。沈北新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引导农民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对接有地利优势。政府不能干预市场,但可以帮农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农民和买家架起产销沟通之桥,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升级,从根本上解决胡萝卜滞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