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农民贷款不再难

聚土网 2015-08-22 09:47
摘要:广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农民贷款不再难,农村农民贷款,农业资讯
 广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农民贷款不再难

  广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农民贷款不再难。在壮乡,农村金融改革让农民贷款不再难。截至今年3月底,广西涉农贷款余额5760.5亿余元,激活了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正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信用就是资本,贷款变得更容易了”
 
  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不久前,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敬布村敬和屯村民农继广向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申请5万元贷款养鸽子。银行上网查看他的信用记录后,很快就贷给了他。“依靠这笔资金,我养了2000多只鸽子,对发家致富更有信心了。”农继广说。
 
  “信用就是资本,信用好不用抵押担保,贷款变得更容易了。”这是林逢镇林驮村村民黄益厂对农村金融改革的最大感受。他种有35亩芒果,去年2月芒果树开花了,但缺少请人疏花、购买化肥的资金,他凭借信用等级向田东某商业银行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很快就拿到5万元生产性贷款,7月芒果获得大丰收,当年纯收入10多万元。
 
  “只要农户提出申请,基本上都能从我行贷到款。目前全县8.3万农户中四分之一是我行的贷款客户。”田东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易家瑛说。
 
  “这几年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真正让农民获得实惠。”田东县县长韦晓新说,截至今年5月,已有5.9万户农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23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比全自治区平均水平高780元。
 
  广西金融办副巡视员韦壮造说:“田东是广西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缩影"。2010年广西将试点扩大到其他13个地级市的13个县,去年转入全面实施阶段,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大创新政策“红利”初步显现
 
  据广西银监局统计,从开始试点到今年3月底,广西涉农贷款余额5760.5亿余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增长5.13%,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红利”初步显现。
 
  创新“三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农民“沉睡资产”。广西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让农民拥有的各种权利和资产转化为发展生产的“真金白银”。截至6月底,仅玉林市区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就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3亿元。
 
  “我租有2700亩地种香蕉,用土地承包合同作抵押贷款,每年追肥、灌溉、喷药都靠它,光去年一年就贷款300万元,真是我们蕉农的"及时雨"。”广西隆安县那桐镇那桐村香蕉种植大户卢景帅说。
 
  创新设计金融产品服务,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眼下,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乡”的广西横县正值茉莉花收获季节。中国农业银行横县支行行长潘琰说,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8万多亩,很多农民购买种子、肥料可申请3万到5万元的小额信贷。农行还设有专门生产经营贷款,全县180多家茉莉花加工厂在茶叶收购、设备购置等方面缺少资金都可申贷。
 
  “我们每个村屯都有信贷员,每个农户都建有"经济档案",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设计金融产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隆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黄治强说,针对500亩以上的香蕉种植大户,每年拿出3亿元设立金香蕉助业贷款,实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
 
  创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信用环境。“这几年,农村信用社正在深入农村底层,发展"草根金融"业务,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农村信用体系,出台诚信奖励与失信惩戒办法,让"好贷好还"信用意识在农村扎根。”广西区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李少鹏说。
 
  精准发力调动金融支农“内生动力”
 
  目前广西农村金融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涉农贷款需求旺盛,仍然有“吃不饱”的感觉。隆安县那满镇7个村屯93户村民从石漠化山区搬迁到移民新村,其中87户靠政府贴息的5万到10万元小额信贷建起新房,而下一步发展后续产业在银行碰了壁。51岁的马正高说:“我有养山羊的技术,期盼能有产业贷款项目,想再贷款5万元购买母羊饲养,这样一家人生活就有着落了。”
 
  然而,目前农村“三权”抵押制度仍然十分模糊,银行放贷顾虑重重。“应当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律,确保有法可依。”广西银监局农非处处长胡革强说。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各类涉农补贴名目繁多、数额很大,要改变“撒胡椒面”方式,将之汇聚成"资金池",定向支持、精准发力,设立“三农”贷款担保基金,健全农业保险奖励办法,促使金融机构由“要我支农”转变为“我要支农”。
 
  农行广西分行副行长江武成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应当创新互联网金融体制机制,引导扩大其在农村的覆盖面,为农民贷款解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