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让农民不仅是“农民”

聚土网 2019-12-16 10:43
摘要: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让农民不仅是“农民”

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让农民不仅是“农民”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种植/养殖瓶颈期已到?




自2002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除了国内的主粮产区以外,大多数农村积极响应,掀起外出打工潮,经过十年演变,农村要么土地闲置,要么种植或养殖经济作物,苹果、橙子、猕猴桃、小龙虾、牛蛙……什么赚钱搞什么。




农业江湖中,一直有“十年前,全国种苹果,十年后,全国种猕猴桃”的说法,农户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免不了俗跟风。




但是市场自有它的规则,跟风种植带了巨大风险,比如今年苹果滞销,很多种植户的苹果亏本贱卖,对种苹果失去了信心。




目前,国内的种植业主要还是粗放种植,种植园缺少科学的精细管理,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之间的竞争全靠低价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种植户并没有选择提高种植技术,反而是用极端做法把自己逼到命运死角,苹果滞销,砍掉苹果树,改种桔子,桔子不好卖,砍掉桔子树,又改种鸭梨,但种植技术不提高,就一直处于市场底端,没有话语权,一到市场变化,就摆脱不掉滞销砍树的命运。




但种植技术是有门槛的,不是种植户想提高就能立刻提高的,果园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时间和成本,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是既能给农户升级种植技术时间,又能带来收益的?




 慢生活兴起,乡村旅游迎来发展契机




节奏快、压力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尤其对于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年轻人,难免有种想逃的想法,不断有大V呼吁生活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




于是,近年来丽江、大理火遍全国,周末郊游踏青成为常态。旅游也日渐成为能支撑起城市财政的第三产业。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总觉得丽江已经商业化,安放不了他们的迷茫,郊游体验感太差,去了一次不会去第二次。




“体验感”成为旅游业必须要直面的词汇。一个地方想要有持久的旅游发展力,必须让游客有新奇的体验。就像这几年火热的重庆,吃火锅、发抖音、各种魔幻迷路成为日常三连,特别是迷路。日常生活中,迷路是个贬义词,但一放到重庆的语境中,就成为在“8D魔幻城市”的猎奇,这给了很多平原地区游客新奇的体验。




乡村旅游也在慢生活中兴起,也有部分地区走到了前台。




浙江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就是最好的样本。十年前,莫干山镇还是个靠山吃山的穷乡村,产业以低小散企业为主,旅游业虽起步发展,但以粗放的农家乐为主,政府年度财政收入不到4000万元。2005年,莫干山镇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启动 “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发展战略,依托“莫干山”的名山效应,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户外运动、农业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中国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对度假的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美景、美食、美好的体验,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名景区倚靠,乡村旅游还有前景吗?




当然,大多乡村旅游发展得好的地方,都离名景区较近,那其他没有名景区背书的农村,还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吗?




目前,在没有名景区加持的农村,最适合的度假乡居模式。城市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喘不过气来,一到放假就想去一个生态优良、环境幽静的地方放松一下。远离景区的偏僻村落正好,原生态的乡村味道浓郁,这种天然的、保存良好的乡土气息恰恰是城市人们最需要的体验。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也就是说,现在倡导的是每个县每个村发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以及传统手工业,进行差异化布局,不但在农业端扩宽了农产品的市场,这些差异化在旅游端也将成为良好的载体,吸引人们前往。




同时,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另外,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最近几年,特色民宿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就算没有热门的旅游景区,只要有其他特色,环境优美,前景一样好。







 度假乡居模式=农家乐?




度假乡居模式,市场上早有雏形,就是人们周末郊游踏青的农家乐。




今年上半年,多地农家乐现倒闭潮,主要就是因为农家乐的体验感太差,去农家乐吃顿饭,乡间小路上走走,最多再摘点当季的蔬菜瓜果,价格可能还比市场上贵,很多游客都有种被坑了的感觉。农家乐之所以不可持续,主要就是因为内容单一,结构松散,在此基础上的升级,是必要步骤。




度假乡居模式,就是在农家乐上的升级发展,将闲置农宅集中,进行整体打造,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回收,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资本或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经营区域。




对于闲置农宅的改造要求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兼顾,追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塑造独立的度假品牌。




最重要的一点是,乡村旅游发展,根植于乡村生活,村民的参与必不可少,可通过探索村民房产、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为度假村员工等多种方式,促进村民就地业,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实现社区居民的持续参与。




再辅以乡村特有的种植、养殖、传统手工等可参与的体验项目,既能为地里的农产品保证销路,又能多一份旅游服务的收入,对中小农户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