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

聚土网 2019-03-16 13:54
摘要:为了提高粮食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理论界和政策界已基本形成共识。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推动粮价不断攀升,粮食价格顶破并高出国际价格天花板30%以上,造成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局面。为了提高粮食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理论界和政策界已基本形成共识。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仅是实现土地要素的适度规模,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成熟的要素市场以及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成本效率水平综合反映了具有特定管理能力的农户在特定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条件下及在特定的要素市场上的农业经营成效。成本效率水平可进一步分解为配置效率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其中,配置效率损失是指要素市场存在扭曲或者要素配置受限于基础设施条件,所以农户无法按照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要素最小化其生产成本;技术效率损失是指农户个人经营方式不当,无法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既定的产出水平。如果经营环境和农户经营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提升,小规模农户短期内数倍扩张经营规模可能导致其效率水平与其经营规模并不匹配。那么,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是否会影响中国粮食生产规模经济的实现,从而影响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2015~2016年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截面数据探讨成本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假设不同规模农户是同质的,但是不同农户在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面对的要素市场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采用两期短面板数据分析同一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而其效率水平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是否会影响规模经济的实现。本文的结论将为中国更好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并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竞争力提供政策启示。

二、理论机制分析

为了分析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本文将生产成本写成经营规模和效率水平的函数,分别对经营规模和效率水平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在保持效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为正并且边际成本随着产出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和边际成本随着效率水平的提升而下降。

在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将导致其他要素投入量也会相应增加,这对农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要素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农户需要协调好每一块土地播种、施肥、喷药等各环节的时间,同时,农户的雇工需求增加,将面临劳动监督问题;另一方面,农户需要尽量流转集中连片、地形规则、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以相对便宜的机械要素替代劳动要素,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所以,如果农户在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这方面的能力没有相应提升,则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本文的核心变量有三个:分别为经营规模、效率水平以及生产成本。

三、实证分析结果

计算农户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本文的基础。技术效率计算相对简单,但配置效率计算较为复杂,并且对相关数据要求苛刻,因此很少有研究分析农户的配置效率状况。根据配置效率的计算步骤,需要确定基准要素才能计算配置效率。本文通过比较各个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要素价格,将扭曲程度最低的要素作为基准要素。实证结果显示:每千克水稻平均技术效率损失成本为0.045元,占成本效率损失成本的份额非常低。从数值上看,技术效率损失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呈现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损失成本不同的是,每千克水稻平均配置效率损失成本为1.113元,占成本效率损失的比重高达96.1%,即中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配置效率损失。Hotelling’s T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规模的扩大,农户配置效率损失成本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相对于10亩以下的小农户,50亩以上农户的配置效率损失成本下降幅度达40.2%。技术效率损失和配置效率损失的平均总成本为1.158元,并且随着规模的增加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分析农户以固定的效率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对其单位生产成本影响,可以构建单位产品成本对经营规模、效率水平以及两变量的交叉项,根据交叉项的系数判断。直接进行回归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农户所在县的平均效率水平作为工具变量。实证结果显示规模与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交叉项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并且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该结果表明效率水平较高的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成本。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交叉项系数的符号为正,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本文进一步计算了规模成本弹性。以成本效率估计结果为例,其规模成本弹性均值为-0.01,这意味着大部分农户扩大规模将会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但也有少部分农户的规模成本弹性为正值。其中,规模成本弹性为0表明扩大规模可以保持平均成本不变,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规模点。从样本农户来看,规模成本弹性最接近0的是-0.0007和0.0005,此时两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分别为100亩和150亩,因此,样本农户成本最小化的规模应该是100~150亩之间。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成本效率损失是农户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经营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基于江苏省稻农2015年和2016年成本收益的微观数据,本文分别从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三个视角分析经营规模与效率不匹配对农户生产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成本效率损失在农户水稻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高达60.1%,其中配置效率损失是农户成本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此外,配置效率损失成本和成本效率损失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大幅下降,但技术效率损失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显示,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相对较低的小规模农户在短期内从事更大规模经营时,由于效率水平与经营规模不匹配导致平均生产成本随规模扩张而下降的幅度降低,最终可能无法达到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预期效果。经营规模成本弹性结果显示样本农户中成本最小化的规模大约在100~150亩之间。

本文研究所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各级政府在鼓励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应该对农户经营资质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农户资源配置能力、农业经营经验与能力以及农田所在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由于相关数据缺乏,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分析效率水平(包括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决定因素,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完善。

作者单位:张晓恒,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应恒,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