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784 林地:7579 水域:不详 四荒地:不详
总流转土地:8363 已流转土地:0 未流转土地:0

   杨厝边,旧属寿宁县管辖,1955年9月划归周宁县硋窑乡管辖,1958年归属坂坑乡管辖,1961年成立红星大队,1984年改杨厝边村委会。现辖杨厝边、曲尺坑、横山、芹山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51户,663人,大学文化10人。耕地784亩,林地7579亩农产主要有水稻、茶叶、锥粟等。各种生产资料商店以及日用商店2间,年销售额约5万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0万元。村民以从事农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外出经商务工300多人,创办企业10家,年产值 元。有村委楼1幢、小学教学楼2幢、医疗点1个。村域内有芹山电站建设形成的人工湖,总面积20平方公里,湖面积7.8平方公里,总库容2.65亿立方米,被誉为华东第一高山平湖。有民间手工草席编织技艺。历史名人有芹山村的奇才“恩进士”刘高玱,清代贡生刘建莅。森林资源丰富,古树名木有树龄180-270年柳杉、白柯、红柯、马尾松等共计24株。

   杨厝边村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杨氏始居,杨氏迁出后,刘氏由芹山村迁入兴居于杨家厝侧,故名“杨厝边”。为村委会驻地。位于泗桥乡的东北部14公里,芹峰山麓,村庄依山而建。海拔760米。全村151户,400多人,常住260余人。大学文化6人。居民以刘姓为主。房屋42幢(其中新建水泥楼房6幢)。土地面积5000亩,耕地800多亩,林地3000多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锥栗为主。有各种生产资料商店以及日用品商店2间,年销售额约5万元。村民以务农和外出经商务工为主。在外经商务工200多人,创办企业8家,年产值 元。公共建筑有村委楼1幢、小学教学楼1幢,有医疗点1个。通电、电话、电视、自来水、水泥路。

   芹山村 因地处芹峰山脚而得名。位于杨厝边村北部1.5公里处。全村56户,200多人,常住80多人。大学文化4人。居民以刘姓为主,清代从周宁龙潭迁此定居。有耕地260亩,林地2000多亩。村庄依山而建,房屋23幢。有废旧小学教学楼1座。有宫观庙宇、宗祠、大厅等。历史名人有芹山村的奇才“恩进士”刘高玱,清代贡生刘建莅。芹山电站的人工湖位于此村。森林资源丰富,村内有树龄180—270年的柳杉、白杉、马尾松等古树24株。通电、水泥路、电视、电话。   横潭村 因村边溪中有一横潭而得名。在杨厝边村东南部0.5公里。原全村8户,40人,大部分已迁居周宁城关、浦源萌源村等。现常住1人。房屋2幢。 

  曲尺坑村 因山形如曲尺而得名。在杨厝边村东南部2公里。原全村10户, 50人,房屋5幢。现大部分居民已迁居周宁城关,现住1人。 

  • 暂时没有相关土地!
  • 村委核实:
  • 政策补贴:
  • 特色产业:
    • 休闲农业
    • 种植
    • 养殖
  • 适宜:
    不详
  • 交通配套:
    • 不详
  • 生活配套:
    • 不详
  • 10公里配套:
    • 不详
热门村庄
溪口村  福建省 红阳村  福建省 云门村  福建省 纯池村  福建省 向阳村  福建省 西山村  福建省 三门桥村  福建省 福山村  福建省 豪阳村  福建省 后溪村  福建省 林源村  福建省 杨厝边村  福建省 秋楼村  福建省 大碑村  福建省 大林村  福建省 石咸村  福建省 楮坪村  福建省 青凤村  福建省 湖塘坂村  福建省 阮家坑村  福建省 仙岭村  福建省 三门村  福建省 塔下村  福建省 沿州村  福建省 白岩村  福建省 翁江村  福建省 藤屿村  福建省 旺兴头村  福建省 水北头村  福建省 大岚头村  福建省 百胜村  福建省 外宅村  福建省 郭阳村  福建省 高山村  福建省 南乾村  福建省 灰窑村  福建省 何坑村  福建省 棠园村  福建省 排头村  福建省 透埕村  福建省 翠郊村  福建省 溪底村  福建省 邦福村  福建省 大峨村  福建省 军营村  福建省 上宅村  福建省 柏柳村  福建省 过笕村  福建省 柯湾村  福建省 观洋村  福建省 双屿村  福建省 举州村  福建省 薛桥村  福建省 小岳村  福建省 大岳村  福建省 江美村  福建省 桥亭村  福建省 山柘村  福建省 熊岭村  福建省 后梁村  福建省 翁溪村  福建省 井头村  福建省 天竹村  福建省 凤桐村  福建省 茶阳村  福建省 七蒲村  福建省 龟岭村  福建省 薛家村  福建省 水生村  福建省 流江村  福建省 后港村  福建省 南镇村  福建省 沙埕社区  福建省 小白鹭村  福建省 大白鹭村  福建省 王谷村  福建省 敏灶村  福建省